575.社会发展的动力
2005.12.5
环顾客观世界,我们发现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对运动的研究,产生了宗教和科学。
宗教是最早的科学成果,是人类感官认识的升华。随着人类的认识深入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意识形态各个层面,各门科学应运而生,宗教的束缚才被打破。
然而,旧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消失,新的权威又不断涌现。对新权威的僵化认识,产生新的宗教,直到理论上新的突破。
——科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产生运动的动力,是人们关注的核心。由此产生了上帝说、矛盾说、爆炸说等各种观点和学派,我们把它们归纳为唯物、唯心两大派。
唯物主义以客观存在为本源,认为意识产生于存在,依赖于存在,进而可以改变存在;唯心主义以主观自我为本源,认为万物为我而存在,因我的感觉而存在和变化。应用到社会发展的研究和解释,区别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存需求推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并进而促进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诸因素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的是人类意识的存在和变化,是主观意识的进步和杰出人物的推动,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党的马克思主义者由于片面强调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堕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导致了过早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而信奉上帝的资产阶级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由于老老实实的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实践,二者取得了完全不同的后果。
——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矛盾现象,从反面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历史唯心主义的破产!
其实,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和现代资产阶级进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实践。前者进行的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践,后者进行的是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自由资本主义的实践。不同的结果,主要源自于推动力的不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依赖的是计划经济和共同利益的追求;自由资本主义依赖的是市场竞争和个人利益的追求。科技水平和私有社会决定市场竞争打败了计划经济,个人利益的追求战胜了共同利益的追求。
归根结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合的是科技和生产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个人利益接近消失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那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能显示出统筹社会发展的魅力。而在现有生产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总是大于共同利益的关切。关切度的不同,产生的效果必然不同。而主观的计划,既无法满足人们千变万化的需要,又扼杀了竞争的推动。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挫折的基本原因,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发掘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共同利益的关切,发挥竞争的推动和组织计划的优势,都是改革必须注意的方面。对社会发展动力的发掘和利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