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40 4
2009-10-22
山寨产品虽然有侵犯知识产权、性能和质量上打折扣等缺点,但却帮助相当一部分原本与高端产品无缘的低收入者圆了时髦梦,就这一点而言,目前已席卷中华大地的山寨产品热与刚刚崭露头角的印度式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中国的山寨产业和印度式创新走的却是方向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形像点说,山寨做的是减法,通过“瓜菜代”手段、通过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让寻常百姓一圆高消费之梦,虽然他们最终消费的往往是高端产品的躯壳,而不是其实质,主要满足的是虚荣心。而印度式创新做的却是加法,它能让底层消费者在因陋就简的基础上享受到一些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实惠。比如那个浓缩为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指纹扫描仪的银行分支机构,虽然在树荫下排队存取款的农民享受不到城里银行大厅中的冷气,但他们获得的银行服务却是实实在在、不打折扣的。
  印度式创新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它致力于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人类尽可能高的享受,而这其实也是一切产品开发和生产行为的共同趋势。比如,三星公司日前推出了定位于顶级消费者的太阳能手机Blue Earth,但这款手机的先驱却是该公司今年6月推出的低端手机Solar Guru,后者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售价仅为Blue Earth的五分之一。Solar Guru虽然价格低廉,但它却有效满足了便捷和环保这当今消费领域的两大时尚需求,在它基础上经二次开发而成的各档产品自然有望打动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可以说,三星在太阳能手机开发方面走的就是一条印度式创新之路。
  中国山寨却基本是一个毁灭的过程。山寨版无论如何精妙,它给予消费者的满足感多多少少总要打折扣。山寨产品深度开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毁灭人类消费欲望的过程,当某一热门产品降至成本新低的山寨版无法再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时,这款产品的山寨化进程也便宣告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式创新走的是一条可无限发展之路,而中国山寨走的却是一条产品终结者之路。二者相较,前者似乎更有市场前途
  但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印度式创新的特点是将产品对人类物质性需求的满足尽可能最大化,而将产品对人类虚荣性需求的满足尽可能压缩。但人类毕竟是种虚荣的动物,人性的特点是,如果让他们在实惠和虚荣之间作选择,大多数稍有条件的人往往倾向于迁就后者而牺牲前者,这也正是奢侈品在刚跨入小康门坎的中国开始大行其道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旦印度的底层消费者超越 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阶段,也说不定中国式山寨也能在印度遍地开花。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22 13:21:05
“印度式创新”?
哪位大大能来介绍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2 13:23:57
文章内容 个人不太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2 13:40:52
在马云之流妖魔化的“技术不重要说”大行其道的今天,注定了中国只能走模仿、拿来主义之路,可悲的是众多“脑瘫患者”极力捧其臭裹脚布,更加剧了技术边缘化趋势。岂不知泱泱制造业大国几乎全部是拿人家的“成熟技术”衍生的“产成品”进行简单加工。

至于“印度式创新”不甚了解,可否更详细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2 13:58:11
国家这么大 人口这么多 企业数量更不是少数
自然会有只想通过山寨捞钱的企业 也有积极创新想要做出一些成绩的企业
在中国 不是只有一种企业~
至于印度 这个国家的问题可也不少
华尔街日报嘛 与部分西方媒体一样 有一定“抬印贬中”的倾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