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国的华核,曾给最后一代君主孙皓上书,其中谈到了坐寇社会能够长期延续的秘诀。
原文:
臣闻主之所求于民者二,民之所望于主者三。二谓求其为己劳也,求其为己死也。三谓饥者能食之,劳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赏之。民以致其二事而主失其三望者,则怨心生而功不建。
译文:
臣下听说君主要求百姓的有两条,百姓期望君主的有三条。这两条是说要求人民为君主劳作,要求人民为君主献身。这三条是说
对饥饿的人君主能让他们有饭吃,劳累的人君主能让他们休息,有功的人君主能让他们得到奖赏。百姓做到了君主要求的两件事而君主却没有满足百姓的三条希望,那么百姓怨恨的心情就会产生而君主的功业就不能建立。
-------------------------
最大限度的榨取民众,实际是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取决于统治集团的强制力和蛊惑力,还取决于民众的耐受力。华核着重讲了华夏民众的底线。首先是非常客气地说:不一定能吃好,但一定要吃饱,为啥,因为你饿死了,谁给我种地打仗尼?其次,你给我服役,还是不能让你累死,累死了,没人干活,难道让领导亲自干活?再次,你给我打仗,我也想不让你死,但是对方的刀也是刀,所以,如何让你敢于卖命尼,就是要奖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古典社会,民众是统治者的财产,爱惜财产,让这些财产积累增大,可持续发展,注意这三条就很重要了。
可惜,竭泽而渔是经常会发生的,华核说这些,就是因为孙皓没做到这三条嘛。你要问结果如何,结果就是竭泽而渔轻一点点的晋国把竭泽而渔严重的吴国给收拾了,孙皓被押解到洛阳做了寓公。这结局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