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11 14
2017-08-11
三国吴国的华核,曾给最后一代君主孙皓上书,其中谈到了坐寇社会能够长期延续的秘诀。
原文:

臣闻主之所求于民者二,民之所望于主者三。二谓求其为己劳也,求其为己死也。三谓饥者能食之,劳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赏之。民以致其二事而主失其三望者,则怨心生而功不建。

译文:

臣下听说君主要求百姓的有两条,百姓期望君主的有三条。这两条是说要求人民为君主劳作,要求人民为君主献身。这三条是说

对饥饿的人君主能让他们有饭吃,劳累的人君主能让他们休息,有功的人君主能让他们得到奖赏。百姓做到了君主要求的两件事而君主却没有满足百姓的三条希望,那么百姓怨恨的心情就会产生而君主的功业就不能建立。

-------------------------

最大限度的榨取民众,实际是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取决于统治集团的强制力和蛊惑力,还取决于民众的耐受力。华核着重讲了华夏民众的底线。首先是非常客气地说:不一定能吃好,但一定要吃饱,为啥,因为你饿死了,谁给我种地打仗尼?其次,你给我服役,还是不能让你累死,累死了,没人干活,难道让领导亲自干活?再次,你给我打仗,我也想不让你死,但是对方的刀也是刀,所以,如何让你敢于卖命尼,就是要奖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古典社会,民众是统治者的财产,爱惜财产,让这些财产积累增大,可持续发展,注意这三条就很重要了。

可惜,竭泽而渔是经常会发生的,华核说这些,就是因为孙皓没做到这三条嘛。你要问结果如何,结果就是竭泽而渔轻一点点的晋国把竭泽而渔严重的吴国给收拾了,孙皓被押解到洛阳做了寓公。这结局算不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8-11 05:16:31
华夏民众,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耐受力极高,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11 06:1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11 06:15: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11 09:43:01
龚民 发表于 2017-8-11 06:15
给他们反省自悟机会、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天怒人怨就处于火山口上,揭竿只差而起了。
为什么非要弄到揭竿而起呢?
你不知道揭竿而起不过是王朝循环的一环吗?
当然,如果的条件具备了,那也是无法弄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11 10:51:27
龚民提到船水关系,恰好我这里也有史料可查。
一般人们认为是唐朝太宗说的,而更早说的,是三国魏国的王基。
原文:
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译文:
明帝大修宫室,老百姓劳累困苦。王基上疏说:“臣听说古人拿水来比喻老百姓,说‘水可以载船航行,也可以使船沉没’。所以统治老百姓的人,不可不警戒畏惧。老百姓生活安逸就心情和悦,生活困苦就心生怨恨,因此先代的君王靠节约俭朴安居天子之位,使天下不至于产生祸患。过去颜渊说东野子驾马,马的力气已经耗尽却仍要赶着马前进不让停下来,因此知道他将会失败。现在老百姓服役劳累困苦,男女久别不能团聚,希望陛下深入体察东野子驾马的害处,注意到舟船和水的比喻,让奔跑的马在力气还没耗尽时就停下来休息,使服役的老百姓在还没有陷入困迫时就加以节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