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428 2
2005-12-06

效用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效用价值论将我们带离了古典经济学对价值来源于何处的无休止的争论,为经济学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由此可见,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效用这个概念本身却也一直颇受争议,其原因是,作为先后被提出的效用概念的两种表述——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定义各有利弊。前者便于计算与比较,但假设太强;后者假设较弱,但可以做的事情太过于有限。我这里提供一种假设,也许会成为未来的突破。

我们知道,通常一个概念的数学定义是最为精确的,而这种概念存在最多的学科就是物理学。一个物理量通常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因而也就是最有可能被准确度量的。相较而言,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就经常难以量化,例如:效用。它是一个很主观,很抽象的概念,使人们从周遭世界获得的愉悦感(不愉悦感可定义为负效用)。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给他的概念找到一个物理的、客观的、易于度量的基础。我认为脑/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在这里将被派上大用场。设想未来的某一天,新生儿刚一出生就由医生例行的在脑中植入一个芯片,类似于今天的接种疫苗。然后这个陪伴他一生的芯片将会以一种成本很小的方式随时测量他大脑内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当他在干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随时可以得到他大脑兴奋的某个物理量,假如说是感量(Emotionum,而这种类似于能量的数字会反映你的效用

如果这个想法一旦被应用,效用的难题真的有可能被解决。我的感觉是,一定存在这么一种可供度量的量存在。

到了那个时候,也许现在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便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便是这个感量。我们的社会也会真正进入到按量生产和按需分配的社会。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感量来选择所需物品的组合,而每一种物品都有一个社会平均感量值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就被完全的避免了,因为不再需要市场和价格来作为资源的分配手段,因为人们已近有了足够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计划了。交换可以真正的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当然公平起见,每个人每天应该有一个一般感量值预算约束,它将与该人的贡献值(创造的感量值)等价,当然计算不成问题。好像越来越觉得他就是马克思看到的那个商品的一般客观属性,只不过他把它定义为了劳动——一个比效用更加难以度量的量。

那么,按照上面所讲,黑市交易会不会普遍发生?如果两个人可以生产对于对方来讲感量值高于社会一般感量值的物品,那么,他们绕过其他社会成员私下直接交换的效率会更高?这个问题无疑是存在的,而解决的方法似乎也只有靠技术手段。如果有一台运算能力足够强的中心处理器,可以搜集并比较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的感量值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可以直接采取惩罚性行动。这样,黑市交易的潜在成本就会很大。

这个设想仅仅是一个设想,很多地方必然有很多问题,我也不可能想到所有的问题。但是,我始终觉得这是解决效用问题的最终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11 11:07:00
以下是引用Pararox在2005-12-6 10:01:05的发言:

效用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效用价值论将我们带离了古典经济学对价值来源于何处的无休止的争论,为经济学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由此可见,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效用这个概念本身却也一直颇受争议,其原因是,作为先后被提出的效用概念的两种表述——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定义各有利弊。前者便于计算与比较,但假设太强;后者假设较弱,但可以做的事情太过于有限。我这里提供一种假设,也许会成为未来的突破。

我们知道,通常一个概念的数学定义是最为精确的,而这种概念存在最多的学科就是物理学。一个物理量通常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因而也就是最有可能被准确度量的。相较而言,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就经常难以量化,例如:效用。它是一个很主观,很抽象的概念,使人们从周遭世界获得的愉悦感(不愉悦感可定义为负效用)。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给他的概念找到一个物理的、客观的、易于度量的基础。我认为脑/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在这里将被派上大用场。设想未来的某一天,新生儿刚一出生就由医生例行的在脑中植入一个芯片,类似于今天的接种疫苗。然后这个陪伴他一生的芯片将会以一种成本很小的方式随时测量他大脑内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当他在干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随时可以得到他大脑兴奋的某个物理量,假如说是感量(Emotionum,而这种类似于能量的数字会反映你的效用

如果这个想法一旦被应用,效用的难题真的有可能被解决。我的感觉是,一定存在这么一种可供度量的量存在。

到了那个时候,也许现在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便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便是这个感量。我们的社会也会真正进入到按量生产和按需分配的社会。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感量来选择所需物品的组合,而每一种物品都有一个社会平均感量值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就被完全的避免了,因为不再需要市场和价格来作为资源的分配手段,因为人们已近有了足够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计划了。交换可以真正的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当然公平起见,每个人每天应该有一个一般感量值预算约束,它将与该人的贡献值(创造的感量值)等价,当然计算不成问题。好像越来越觉得他就是马克思看到的那个商品的一般客观属性,只不过他把它定义为了劳动——一个比效用更加难以度量的量。

那么,按照上面所讲,黑市交易会不会普遍发生?如果两个人可以生产对于对方来讲感量值高于社会一般感量值的物品,那么,他们绕过其他社会成员私下直接交换的效率会更高?这个问题无疑是存在的,而解决的方法似乎也只有靠技术手段。如果有一台运算能力足够强的中心处理器,可以搜集并比较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的感量值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可以直接采取惩罚性行动。这样,黑市交易的潜在成本就会很大。

这个设想仅仅是一个设想,很多地方必然有很多问题,我也不可能想到所有的问题。但是,我始终觉得这是解决效用问题的最终途径。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它是经济学专业人士的思维盲区,但对超越专业的非功利思考来说,却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第一,我以为你说的,是最终效用,而经济学说的,是理性化的中间效用.卡尼曼曾在回到边沁一文中说明了二者的不同.接续上这个传统思考,会离经济学本身更近一些.

第二,你利用神经元方法,寻找这个最终效用(快乐与痛苦)的客观测度,有启发性.

第三,你说的感量,不知是否有文献上的根据,说出来可以加强对此的研究.

第四,你有将感量与理性量(即效用量)对立、分离的理论倾向,作为专门化研究和矫往过正,可以理解,但要注意其片面性。

第五,完全赞同你关于货币前景的猜测,向你推荐另一种异曲同工的解法----这种解法在文献上是有根的----符号学的解法。符号学的本质,就是研究一般等价物的反面,以语言分析替代货币分析。因为语言可以通向你所谓感量----在符号学中叫作意义。从符号学角度看,货币只是符号中的一个特例:反对感量的一般等价的特例。语言分析的优点是,语言即有一般等价的特征,如语形;也有你所谓感量的特征,如语义。

第六,在一般的符号学或阐释学中,向你推荐法国大师鲍德里亚的经济学说:他创立了符号交换与象征交换的学说。符号交换就是货币交换,解决从异质向同质(等价)的转换问题;象征交换就是语言交换,解决同质(等价)向异质(感量)转换的问题。国内经济学家尚不解此道,只有一人除外:韦森教授(可参见他对经济学语言转向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12:19:00

首先谢谢楼上的回复。

其次,关于你说的区分最终效用和中间效用的必要性上,我以为是。

再次,感量这个概念是我的首创,曾经在我的文章中出现过几次,英文也是我根据拉丁字根生造的。目前文献中应尚无此字。但是我以为类似的概念应已经有人提出,不在经济学范围内,所以文献的掌握度是个问题。

最后,很遗憾,我对所谓符号学的解法没什么研究,其实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不过我觉得以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程度,所提建议应该很有价值,以此为信号,我会在这方面多加留意。

期待以后和你有类似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