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4272 8
2005-12-06

从斯密(Adam Smith)的经济人假设,到边沁(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Hedonism),再到西蒙(Simon)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然后到贝克尔(Gary Becker)的经济分析,最后到行为经济学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这是关于理性和非理性在经济学领域的一整条发展线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深的认识。至今,主流经济学还依然坚持这对理性人假设的认同,这由Becker以下的这段野心勃勃的论述中能够清楚地看出来:

经济分析并不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是完备的,并不认为所有参与者的活动不存在交易费用,但是,信息不对称或存在交易费用情况下的行为不应该简单的混同于非理性或是随意行为。经济分析已有一套适度或合理积累信息的理论,……,这一假定可以解释在其他分析中用非理性行动、随意行为、传统行为或不明智行为解释的那些行为。[1]

而新近的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类行为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且这种非理性是系统性(Systematic)的,而并非是对随机行为的一种简单化处理。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性呢?它大致上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点:

A. 行为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目的性;

B. 行为是为了最大化行为主体的效用;

C. 偏好不会随时间做本质性的变动。

基于上面的讨论,我认为非理性行为的确是存在的,且它的存在并不一定就会影响到我们对人类行为本身的分析和理解。而且,我认为实际上非理性行为也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即准非理性”(Quasi-rationality)系统性非理性(Systematic Irrationality)”

A. 准非理性:指那些因为牵扯到某些心理变量而并非全部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其纳入到原先的分析框架和模型中去加以讨论的。最终,他只是对原先模型的一种心理层面的扩展。Becker, Stigle等人在这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他们并不承认自己的这种分析解决的是非理性的问题。

B. 系统性非理性:由行为经济学提出并具体加以讨论。这种非理性已经无法再用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加以分析。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非理性不能被认知和分析,只不过,需要跳出很多经济学的传统假设,运用一些全新的方法加以讨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和脑/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这些行为包括[2]: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s),易获得性偏误(Availability),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框架效应(Framing),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和锚定(Anchoring)等等。

随着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进一步探索,我相信对“非理性”本身的理性认识也会更进一步,这个领域也将不再神秘。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研究应该是纯实证的而不带有任何价值判断的规范因素。原因是人之所以为人,感情的存在必不可少。如果我们研究非理性是为了避免非理性,那么有可能将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1] 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10

[2] 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建议参考一些综述文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8 17:32:00

基本上同意楼上对理性特征的归纳,但是我觉得还应该强调一个特征,就是假定行为人具有完全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或记忆。

其实,我觉得行为经济学前进的一个困难在于,如果人是非理性的,那么行为就可能没有统一的规律,那么经济预测和经济解释功力何在?如果非理性或有限理性的人也有统一的行为规律,焉知这不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或行为方式?比如小样本决策、拇指法则,我个人怀疑这可能就是一种很经济的行为规则,就是接近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9 08:53:00
关于这个问题,请楼上看看我的系列之三,我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08:38:00

我个人一直不赞同把非理性作为科学分析的基础。科学的进步本身就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所以,我在一些贴子中反复强调,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无论主流还是非主流,都是同意理性假定的,其差别仅仅在于理性的强度而已。

行为经济学是典型的理性人假定,比如心智帐户模型,为什么参与人会采用心智账户?本质上不过是节约认知能力。包括拇指规则的采用都是如此。

信息持续缺乏会导致个人决策的系统性偏差;认知能力的持续缺乏同样如此。前者是主流经济学 的内容,后者是行为经济学的内容。但两者都是理性人假定。

因此,Rabin和Akerlof等人才提出近似理性或对理性假定修正的看法。

行为经济学从现在来看,最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唯一)就是偏好内生。而就是这一点对新古典构成致命威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4 22:09:56
谢谢楼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4 22:10:23
经济分析并不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是完备的,并不认为所有参与者的活动不存在交易费用,但是,信息不对称或存在交易费用情况下的行为不应该简单的混同于非理性或是随意行为。经济分析已有一套适度或合理积累信息的理论,……,这一假定可以解释在其他分析中用非理性行动、随意行为、传统行为或“不明智”行为解释的那些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