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粮食流通政策是什么_粮食流通政策
什么是粮食流通政策
粮食流通政策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而对粮食流通方面制定的规范和准则,是指粮食流通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经济关系、管理方式等制度,是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以规范而形成的制度。
粮食流通政策的内容
建国以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粮情,对粮食流通发出一系列的文件,出台一系列的办法,明确了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主要措施,都是粮食流通政策的具体内容。
现行粮食流通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粮食购销市场化。从2004年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粮食经营者都进入市场购销粮食,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二是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
三是粮食市场体系。继续办好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粮食批发市场,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取消粮食运输凭证制度和粮食准运证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粮食区域性封锁,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四是稳定发展粮食期货市场。
五是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六是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经销商和个人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购销粮食,充分开展竞争,推动粮食市场发展。
七是搞好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八是建立粮食流通法规。2004年5月出台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奠定了基础。
九是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由以行政命令为主进行调控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进行调控,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其中核心政策包括粮食购销政策、粮食储备政策、粮食补贴政策。粮食购销政策主要有自由购销、统购统销、“双轨制”、保护价收购以及最低价收购等政策;粮食储备政策主要有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各项规定;粮食补贴政策主要有直接补贴和价格补贴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