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56 0
2009-10-25
好多高校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表明光彩的是导师给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如脱产的不用交学费,每月实行700、800、900等补贴,除了这些基本费用外,额外的钱就很难从导师那取得,尤其是博导,绝大部分把学生就当作月薪700、800、900的工人,没有周末、不能做自己的兴趣所在,导师的课题就是学生的研究方向,不管你喜欢与否,如果摊上课题需要4年以上的,那学生就更惨了,基本就围绕课题的年限毕业,但又有谁能保证不和导师发生沟通的麻烦呢,一旦出现沟通问题,只有学生接收恶果,所以会有很多博士跳楼等事情,更多的是退学了。当然也有部分导师会给额外的补贴,甚至钱很多,但这只是极少极少部分。本人认为其中缘由之一可能和博导这个年龄结构有关,基本都是45岁以上的,其实他们接收的教育是断层的,也是原来穷怕了,对钱看的太重,对学生的感情方面看的淡,相反对于不到40岁的博导,可能沟通的好些,他们绝大部分的还是属于善良型的,因为这些人接触的思维方式更加民主些,如看的文献基本以外文为主的。导师负责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导师权力太大,可以控制学生的开题和送审、以及最后的答辩机会,而且学校都很难干预的,由此可见学生是多么的弱势呀,导师负责制演变成导师的一种权力,绝对的权力演生绝对的腐败,这种腐败就体现在导师对学生的冷漠,甚至可以说是剥削学生的学术成果、压制学生的学术思想、限制学生的各种自由选择权,不知诸位是否有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