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10-29 22:05:23
我实在看不出你原帖中说的资本的使用价值是什么,你不妨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而我所认为的资本的使用价值是这样的:资本是累积的劳动,它与活劳动结合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为资本所有者带来预期的定期现金流入。所以资本也便可以买卖,也便有了“价格”,最常见的便是公司的“市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3:06:03
我现在觉得你的帖子逻辑很有问题,关键在逻辑的问题。
本人将放弃持有资本C, 改为持有资产A, 同时就放弃了资产A到期之前或者本人在2级市场上将A卖出之前的权利O, 与此相对应的, A的卖方将获得这项权利.
-------------------------------------------------------------------------------------------------------------------------------------------
持有a,正是拥有a所代表的剩余索取权,怎么就是放弃了呢?


这个权利O是持有完全流动性资产自动获得的,那根据观点1, 这个权利没有价值. 但是如上讨论, 这个权利O需要购买才能获得,即需要用购买者的资产来交换, 那根据观点2,这个资产有价值.
————————————————————————————————————————————————
价值在交换中体现并不代表交换体现的就一定是价值,话句话说,交换是体现价值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3:15:57
weixingocean 发表于 2009-10-29 21:18
回复股指新丁:

如果题目改成这个条件的话, 那按照GDP核算法, 你这里出现了至少第4个交易方, 即房开商花费20W成本的支付方, 按照凯恩斯的乘数法则 这个支付方可以是劳动力也可以是购买原料, 而购买原料最后也转化为相应劳动力和资本提供者的收入, 这里为了模型的简单起见, 我就只假设只有4个交易方, 即房开商的花费只与一个第四方产生了交易, 换取了不论是什么方法导致一栋房屋的建成.

所以: 交易前, 银行持有资产100, 我持有20 , 房开商持有0, 第4方持有0 , 前3方共持有120

交易后, 银行持有100, 其中20为贷款, 我持有40, 为房屋, 房开商持有40, 表现为我为房屋支付的资产, 第4方持有20, 表现为房开商为建房支付的资产.

共发生交易3次, GDP增长了80, 前面三方共持有180, GDP共200, 通过交易4方的福利都得到了增长
饿的神啊。你可以哟,都搞出一个“第四方”出来。我之所以只提个人,银行,房地产商这三方,就是为了简化这些关系。

另外,我实在搞不懂你学的是什么经济学。我问的是三者的交易前与交易后的总资产分别为多少。我问你GDP了吗?很明显了,这就是一个财会题。
银行为100万----100万,个人20万------40万,房地产商20万-----40万,交易前的总资产140万,交易后180万。

140万所对应的商品为一套房子,180万所对应的还是那套房子。产生的变化仅仅是做了一个交易。为何?

如果我们看净资产就更能发现问题
银行100万------100万,个人20万------20万,房地产商20万------40万。交易前净资产140万,交易后净资产160万。
140万所对应是那一套房子,160万所对应的还是那一套房子。为何?

别谈什么福利增长了,商品的价值是固定的,变化的只是货币量。如果一定要说他们的福利得到了增长,那也是以牺牲没有买房子的其他人为代价的。(不要告诉我没有学过费德里曼的货币理论)如果要更准确地说,是房地产商的货币量增加了,因此不必奇怪为何有钱人大多都是搞房地产的了。因为他们是在印钱呀。

其实你的那个“什么什么权利”就是金融衍生品,不过,估计你也不愿意承认。呵,相信你也很清楚“金融衍生品”的名声已经太烂了。

在前面我曾引用他人的文章,给你说明这些金融交易不能创造价值,却可以掠夺他人的价值,你不相信,于是我就出了前面那个题。之所以出现那样奇怪的现象,就是因为有“房贷”的存在,(房贷也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他完全符合你那个什么什么权利的说明)假设没有“房贷”20万成本的房本跟本卖不了40万,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流动性”。NND,现金就现金了,叫什么流动性呀,看来经济学家们不把人绕糊涂就不算是有本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3:52:43
回chaos0301
原贴已经修改使更具可读性, 关于你提到的资本反映累计的劳动与资本创造使用价值的问题:

的确资本是反映累计的劳动的,但我原贴中写道,"相同劳动得到的资本, 没有利息的话,为什么人们愿意持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债权?" 所以人们要求对放弃流动性给与补偿.

我仔细检查了,原贴中没有使用"资本创造使用价值"的词汇, 提到的都是资本有使用价值, 而你的回复中也承认资本有使用价值,你提到, 资本的买价与卖价是不同的, 即所谓的需要未来现金流折现, 这个折现的利率是怎么来的? 他是否反映了两个部分的补偿, 对放弃流动性的补偿和承担风险的补偿? 为了体现出流动性补偿部分, 我特别举了无风险债券的例子.

资本是累计的劳动, 它与活劳动结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句话并没有错, 而正是由于资本具有的流动性, 使得它与活劳动的结合能提高生产率, 我累计的劳动是粮食, 但我确想生产出牛奶,怎么办? 是不是要把粮食变成流动性的资产,然后才能换回奶牛, 然后我才能生产牛奶? 如果我没有累计劳动, 也想生产出牛奶怎么办? 是不是要找别人借入流动性, 才能能换回奶牛, 才能生产牛奶? 你所定义的 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其流动性在社会生产的再分工中体现出的使用价值. 而我所概括的是其一般性的使用价值, 这个流动性的使用价值是只要有交易就存在, 而不是只有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再生产的时候才存在, 比如,我想买房, 但我现在没有积累足够的劳动换取房屋, 那我只有贷款, 这个时候, 银行不会因为借出给你的资本不是用于再生产就不借给你, 只要你愿意为这个流动性的使用价值在未来付出利息, 银行就会借给你. 银行放弃了它资本的流动性, 把使用权给了你, 为了获得这个使用价值, 你需要付出利息.

同时, 必须注意的是, 无风险的借贷, 借方是不会考虑借出来的资本是用在哪里的, 就像国家的无风险借贷, 而在我国, 你存款把钱借给银行, 你也不考虑这个银行把钱怎么用, 因为我们国家的银行有国家信用做完全担保, 其实是无风险的; 有风险的借贷的话, 借方就会考虑借出去的资本会用来做什么了. 不论借贷是怎么样的形式, 它都需要流动性的补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3:57:04
32# chaos0301 权利O并非A的剩余索取权, A的索取权是为了交换权利O而存在的, 权利O是资本C的使用价值. 希望这样说你可以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00:07:07
回复股指新丁:不好意思,刚才给你算的有错误,房开商一开始持有20 ,非0, 已改正

价值是通过交易体现的, 你提的问题中, 资产这个词是人对使用价值的主观测度, 房子在房开商手中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因为交易才体现出来了对人类福利的增加, 所以, 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穷与富, 或者看一个房地产业的发达与否, 不是看他生产出来了多少套房子, 而是看他生产出来的房子产生了多少交易.让多少人享受到了房子. 要计算资产相加的话要明白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00:15:53
“相同劳动得到的资本, 没有利息的话,为什么人们愿意持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债权?" 所以人们要求对放弃流动性给与补偿.
没有利息,人们当然愿意持有货币,这正如没有利润,谁还做生意一个道理。债权体现着经济关系,所以借贷资本要分割剩余价值。
你15楼第二点中说的资本创造了使用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00:23:34
我实在看不明白粮食和牛奶的例子是想说明什么,我看到的只是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我也没有说流动性是使用价值,我说的资本的使用价值是改进了生产力。而那个贷款买房子不过是付给了存款人利息,存款人通过这种间接融资渠道投资获得了部分剩余,这你又要说明什么呢?

A的索取权是为了交换权利O而存在的,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呢?不论债券,股票体现的都是生产关系,外化为债权股权,这个剩余索取权就是就是为了分割剩余价值,怎么又扯到o。我知道现在还是没弄明白你这个o到底是什么东东?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从来没见过这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00:31:43
利息是否是对流动性和风险的补偿。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是,我也赞同,可这与利息的来源有什么关系呢?利息是总归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我收回借贷资本时拿到利息我可以说这是对我什么什么的补偿,我大可以再找出别的理由说这利息是因为什么什么,所以我要。可这种补偿说是怎么反驳利息是剩余价值一部分的观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00:38:27
另外我29楼最后一句话你回答以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15:13:33
weixingocean 发表于 2009-10-30 00:07
回复股指新丁:不好意思,刚才给你算的有错误,房开商一开始持有20 ,非0, 已改正

价值是通过交易体现的, 你提的问题中, 资产这个词是人对使用价值的主观测度, 房子在房开商手中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因为交易才体现出来了对人类福利的增加, 所以, 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穷与富, 或者看一个房地产业的发达与否, 不是看他生产出来了多少套房子, 而是看他生产出来的房子产生了多少交易.让多少人享受到了房子. 要计算资产相加的话要明白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分别是什么意思
对不起,在劳动价值论中,一套房子的劳动价值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价格变动而产生变动。当然不排除随着时间的变长而发生贬值。但在短时间问,房子无论是否交易,其价值是不变的。

如果我们用黄金来举例,假设昨天一克170元,今天180元。一克黄金的价值变化了吗?没有。变化的只是价格。

我们都知道,当今我们的货币已经脱离实物了,更多的是在向电子化,信用化,资产化发展。地产商的净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他将可以借更多的钱。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的“随动性”,被注入了经济体,其结果将是造成通货膨胀。对于这一点,央行是相当清楚的。虽然他们从来都不敢告诉老百姓这个道理。可是对于学经济学的却不明白其中的玄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因此,不是什么劳动价值理论产生的什么悖论,而是你学到的理论根本就错的。

再一次重申,一套房子的价值不会因为发生了一笔交易而产生变化,变化的是价格,是资产总量,是货币总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20:44:35
40# chaos0301 15楼的用词已经改正, 不好意思, 写得快就用词变得不严谨


关于你29楼的最后一个问题:
关键是你没有看懂权利O到底是什么, 你所讨论的剩余追索权是相对借方而言的, 即我借给你100元, 我就放弃持有100元现金,换而持有100元的借款单, 我有要求5元利息的权利.

而我讨论的权利O是如果持有100元现金, 则你拥有流动这100元的权利, 如果我借给你了, 我持有的是100元的借款单, 我就放弃了流动这100元的权利, 我的"放弃权利O"是为了你口中的剩余追索权, 两者发生了交换. 如果我没有放弃流动100元的权利O, 自然你也不会让我拥有所谓的剩余追索权.

我的讨论是使用得马经的价值定义, 即无差别劳动, 我在4楼的回复中已经提到了, 在这个定义下, 持有资本可以得到剩余价值是无可辩驳的, 但是, 剩余价值这个定义本身对人类发展是没有作用的,它起作用是交换中体现出的使用价值, 而正因为资本也有使用价值, 所以可以和劳动凝成的价值中蕴含的使用价值进行交换. 人类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

我希望股指新丁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你说的房子的价值没有变是对的, 因为它是无差别劳动, 但是资产只衡量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但是房子在房开商手中和在你手中使用价值是不同的. 没有使用价值, 你价值再高又有何用? 价值在交换中才体现出对人类的而非个体的使用价值. 所以, GDP中是不算那些没有交换的价值的, 就像妻子的家务劳动, 没有拿到市场上交换, 她无差别劳动有价值, 但是你不会说妻子劳动之前持有多少资产, 她家务劳动之后她资产又增加了. 用资产这个词之前要明白它到底衡量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22:31:32
weixingocean 发表于 2009-10-30 20:44


我的讨论是使用得马经的价值定义, 即无差别劳动, 我在4楼的回复中已经提到了, 在这个定义下, 持有资本可以得到剩余价值是无可辩驳的, 但是, 剩余价值这个定义本身对人类发展是没有作用的,它起作用是交换中体现出的使用价值, 而正因为资本也有使用价值, 所以可以和劳动凝成的价值中蕴含的使用价值进行交换. 人类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
你现在说的我都理解了。可现在有个关键的疑问,我觉得你这段话所表达的意义没有超出马克思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说你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这些都已经是定论了。你要提出新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或者说你想让我们知道和马克思的理论不符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1 01:45:23
1,资产的使用价值由它给人带来的效用决定而不是人付出的劳动


如果你这里的资产是商品的一种的话,那么没错,使用价值的概念更像是效用”:“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引号部分摘自《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节)只是效用与使用价值的偏重点可能不一样。


2,存在可以给人带来效用而不需要通过劳动获得的非公共物品.(除了上面所说的权利O, 现实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物品, 比如天生姣好的容貌, 智商高或者白人或黑人比亚裔体格强壮~)


没错啊,马克思也这么说——如果你这里的“效用”被等同于使用价值,“通过劳动获得”被等同于价值的话:“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引号部分同样摘自《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节)


3,社会的分配应根据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无差别劳动)来决定, 所以资本利润由剩余价值得到并非不道德的事情。因为剩余价值对人类没有意义,只有使用价值才有意义。


使用价值当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引号部分再次摘自《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节)至于剩余价值的意义,建议楼主再去看看《资本论》——请先不要带上偏见,从前两个结论中似乎觉得楼主的有些观念跟马克思的差不多嘛。
而社会分配的依据,本就是复杂的问题,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所以先不要这样给出定论。只是需要说明的是,被分配的是价值(如果不清楚,请再参考《资本论》,尤其是第一章)。
另一个让人困惑的是,如果楼主认为分配的已经在于使用价值的话,正如楼主所言,存在的那些“天生姣好的容貌, 智商高或者白人或黑人比亚裔体格强壮”的特征似乎也能够成为参与分配的依据,这个怪怪的,只是思考一下,“高智商”得到分配额度还是“高智商”的“使用”得到分配额度?如果是后者,使用“高智商”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又是如何?
差不多是这样,虽然最初的标题很吓人,但好像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尤其以“剩余价值论的悖论”为题,给出的是与剩余价值无关的结论,且这些所谓结论都是马克思的原话,这真是,嗯,再读书,我也继续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1 21:05:38
请注意, 我原文中提到了是"非公共物品" 也就是说资本流动性与空气什么的是不一样的, 具有独占性, 排他性, 我持有流动100元的权利你就不可能也持有. 至于"高智商"的问题, 我想阐明一下, 其参与社会分配有以下特点: 持有"高智商“或者”好相貌“或者”强体格“, 与没有持有以上物品的人, 在无差别劳动凝聚的价值是一样的, 但是其使用价值却可能不同, 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参与分配是考量使用价值的。就像两个作者,同样劳动时间和条件写出来的作品, 其使用价值未必相同。

我对资本论没有偏见, 凯恩斯的通论中也有大量的引用资本论的概念,确实剩余价值的悖论这个题目是与我表达的意思没有什么关系,总是通过讨论才发现自己的原文有错误嘛, 没有修改只是怕之前读帖的朋友想看回复找不到了, 也就是吸引眼球用~~~, 我在一楼后面也做了相应的说明。至少我认为我的原文成功的阐述了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如果具有的,我阅读国内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和马经专著中没有看到类似的阐述。

中国建国以来的前30年基本上是以价值作为社会非配的依据, 从而产生了大炼钢铁, 大跃进等等荒唐的经济行为,当时的马克思经济学者是否对资本论的理解有错误? 是否陷入了列宁式斯大林式的资本论理解?

您提到了剩余价值的意义,可能我的阅读确实不够深入, 但是目前在准备考试, 心浮气躁, 没有办法静下心来阅读资本论,但是又想做一些了解, 如果您能在回帖中给我大致阐述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意义的观点的话, 我将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22:21:38
weixingocean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真正用于生产(包括生产积累)和服务的价值量占“雇佣总值——GDP(反对GDP是生产涵数的说法)”有多少?以美国来说,还不到20%,80%以上的的资本就是土地、商标等。真正的产出,如修房、医疗、教育消耗不了多少劳动力,但是资本对劳动力的控制和对劳动力的吞噬,就个人来说,要看病、住房、就医,需要拿了更多的劳动力交换,交换的代表就是失去自由时间,而本身的这些产,很多交换的实际上是货币符号,因而被直接浪费掉了。个人生活越来越累。以苏联和东欧来说,原因获得的住房的成本是极端的(以苏联来说不但有住房,而且90%以上的城市家庭在郊区都有0.6亩的别墅。),只需要考核成为技术员或者大学毕业,以及一定期间的工龄,然而现在的资本主义确在不断吞噬更多的劳动力(同一个国家,现在看一下莫斯科的房价就知道了)。

对于低层的人来说付出了更多的个人劳动并不意味着你就得到住房或者医疗保障这些,相反某些支配劳动力的寄生虫确获得了劳动者的劳动果实,而且还支配更多的劳动力做无谓劳动,这些劳动与个人需要满足没有任何关系的,纯粹是化成了货币符号。

资本对劳动的吞噬,对劳动力者的奴役是非常血腥和残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 01:29:09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3:56:15
嗯,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是抽象劳动而非具体劳动,因而你所言的那些差别如果代入的是抽象劳动,则有着不同特性的“非公共物品”的产出在价值规定上是没有区别的,在这一点上,“高智商”、“强体格”者的劳动产品凝结的一般劳动量可能相较于其他主体而言要更高;至于“好相貌”在分配中的特殊地位,则始终是社会的问题——当然,如果把相貌因素同样看作是劳动凝结中的特殊成分,那么“相貌好”的主体的产品中能够实现的价值量可能同样更高。如果他们的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其他主体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确实可能由其本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事实上,由于生产使用价值的是具体劳动,这种区别本来就近乎于绝对的,而就其中的一般劳动凝结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资本的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得很清楚,资本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它的使用价值。由于你始终坚持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特性看作是资本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探讨一下。流动性更强的资本形式自然是货币资本,而这一形式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一种具体形态,另两种形态分别为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由于资本的使用价值为自行增殖,则无论资本采取何种形态,其使用价值都已经被规定了。如果你的流动性只是指货币本身,则其使用价值更加清楚,作为成熟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职能无外乎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这样,货币的使用价值同样也被规定了,而流动性至少可以在流通手段、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中得到体现。

还有一个问题想要啰嗦几句,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也是马克思已经指出的,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就体现了这一矛盾。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够体现出来,因为规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劳动,而非个体劳动,但使用价值则不然,如果使用价值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则个体劳动就能够生产出使用价值。此外,社会财富始终是使用价值,这一点其实马克思也说得很清楚。

我国改革前的分配依据其实不是价值,而是公有制前提下的按劳分配,在总体上并不依赖市场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被认为是社会劳动,因而能够以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作为分配的依据。至于大炼钢铁、大跃进,则更多地与资源配置方式有关,其实跟分配依据的关系不大。是否对马克思的原意有理解不同?这是当然的,毕竟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看到的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受到前苏联的影响?同样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也在“发展”,而且前苏联建国时的情况同样也与马克思所设想的不同——虽然恩格斯有与此相关的态度转变。

至于剩余价值,只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里生产的被资本家(人格化的资本)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这其实是很清楚的,结合之前的问题可以看出,货币资本的流动性的回报的来源,自然也是剩余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9:39:42
48# ruudgulit

从您的回复我并没有看出来剩余价值有什么意义, 它是价值被资本家拿走的那部分, 但是价值本身对人就没有意义, 它只是无差别劳动的凝结, 资本家用流动性的使用价值交换的也是其他产品的使用价值, 那为什么要说就拿走了你的一部分价值? 无差别劳动能被别人拿走吗? 你通过无差别劳动产生的使用价值拿一部分和别人交换, 你的无差别劳动就减少了? 抽象意义的劳动又是什么? 既然是抽象出来的, 这个抽象劳动对人类有意义吗? 它能衡量人为了自身的幸福的付出吗? 至少我认为具体劳动可以衡量

所以我说剩余价值这个概念没有意义, 剥削这个词也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剩余价值是一部分无差别劳动, 无差别劳动不能吃也不能穿, 是使用价值才能吃能穿能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23:20:45
嗯,其实剩余价值的意义没有什么好说的,从它的概念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既然你仍然要讨论,那么就继续。价值是一般劳动的凝结,是凝结在商品上面的,正是因为有价值在量上的规定,这些商品才能够给出相对统一的交换比率,并由此演变成受供求影响的价格。


在劳资合同中,资本家用近似于(或多或少)劳动力价值的价格得到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这一使用价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却并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是剥削。在马克思考证的内容中,这种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绝对的,而在我国的私有经济中同样普遍。


无差别的劳动确实拿不走,然而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使用价值本身,因而可以通过种种条件来压榨出更多的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条件决定了劳动者只能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合同——不但是在西方,在我国也可以看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找找有关我国企业内部分配的资料。


这样,剩余价值当然有意义,剥削同样有意义,只是对于不同的阶级——好像这个词已经不常用了——的意义不同罢了。这样,会有很多人并不喜欢剥削的说法。


最后还是想啰嗦一下,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必然附着于某种具体形态上,所以你说使用价值才能吃能穿能用,但是除了一些天然就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外,这些使用价值的物化形式都有着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在进行交换后也必然会体现出其价值。



另,有关资本的流动性的“使用价值”问题,你可以去参考一下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的论述,相当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10:21:13
ruudgulit 发表于 2009-11-3 23:20
嗯,其实剩余价值的意义没有什么好说的,从它的概念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既然你仍然要讨论,那么就继续。价值是一般劳动的凝结,是凝结在商品上面的,正是因为有价值在量上的规定,这些商品才能够给出相对统一的交换比率,并由此演变成受供求影响的价格。
关键就在这里了, 我认为商品的交换比率并非又其凝结的劳动即其价值决定, 而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之前做了那么多说明都是为了这一点, 人与人都是不同的, 对于任何一个商品都不存在一个所有人都承认的价格, 一幅名画对于懂得欣赏的人可能是无价之宝, 但对于我来说, 除非我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否则我是不可能花钱去买的, 妻子的爱心便当对于你可能是无价之宝, 但对于世界上其它人它和普通盒饭并没有不同, 等你不爱你妻子了, 这个爱心便当对于你也就只是普通盒饭, 你不会为了它付出10元以外的任何代价. 唯物主义者总是将一个事物的存在当作举世客观,固定不变的, 但其实一个物品在每个人眼中每个时刻看来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 不一样才是绝对的, 相同才是偶然.

关于你说的货币拜物教, 我挺失望的, 看来你并不能提供给我一些我不知道的, 马克思更深刻的思想. 马克思嘲笑别人看到钱能生钱不明白为什么就去崇拜钱,但是马克思他自己还不是一样不明白为什么钱能生钱. 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明明已经给出了为什么会有"利息"这种东西的原因.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看过了我对流动性的使用价值的解释还是认为这个是货币崇拜. 其证明是有严格的逻辑推导的, 而且并不是我的原创, 我只是解释了凯恩斯的思想. 不论是你没看懂, 还是我的错, 这个交流是进行不了了. 那这个讨论就到此为止吧.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11:31:03
我想听听楼上关于这个学术问题的更多的意见,虽然前面提了很多,但都杂在一起,你能不能整理下言简意赅地说个核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4 20:10:20
我承认,我是被标题吸引进来的,然后看到许多回复,所以也忍不住啰嗦了几句——虽然后面题目变成了对资本使用价值的解释。回过头来看你此前的三个结论,尽管我已经做了回复,似乎还是有点问题。

你的结论一是:资产的使用价值由它给人带来的效用决定而不是人付出的劳动
正如此前所说明的一样,资产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更像是主流经济学所谓的效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从未认为劳动决定的是使用价值。

你的结论二是:存在可以给人带来效用而不需要通过劳动获得的非公共物品.(除了上面所说的权利O, 现实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物品, 比如天生姣好的容貌, 智商高或者白人或黑人比亚裔体格强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也从来未认为不存在不需要劳动而获得的有“效用”(我更愿意说使用价值)非公共物品,因为价值是抽象劳动而非具体劳动。

你的结论三是:社会的分配应根据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无差别劳动)来决定, 所以资本利润由剩余价值得到并非不道德的事情。因为剩余价值对人类没有意义,只有使用价值才有意义。
由于此前的内容中并没有把剩余价值的内容说明,所以“剩余价值对人类没有意义”不知从何说起,进一步的,前半段的结论怎么就能够直接给出呢?

大体上是这样,另一个让我回复的内容是,你认为:“至少我认为我的原文成功的阐述了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如果具有的,我阅读国内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和马经专著中没有看到类似的阐述。”而资本的使用价值无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还是主流经济学里都有说明啊,因而才引起有关货币本质的讨论,因为不管是所谓的“资本的使用价值”——假定你口中的资本是货币资本的话,还是所谓的“作为使用价值的资本的流动性”——事实上你自己也清楚这种完全流动性的资本本来就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都需要讨论货币的内容。所以我才建议你可以通过有关“货币拜物教”的内容来看看马克思本人是怎么说的,是否有道理,而并不是我认为“这个(如果“这个”是资本的流动性以及资本凭借其流动性获得回报的话,那我就没有理解错)”是拜物教。

至于“钱为什么生钱”的问题,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都有严格的证明,当然你认为所谓的“等待”、“牺牲闲暇”、“享乐的延期”(多像你口中的“流动性”啊)能够取得回报的话,那也只是我们之间的观点不同而已。

此外,即使是主流经济学,也并不认为:“商品的交换比率并非又其凝结的劳动即其价值决定, 而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使用价值(效用)在他们看来直接就是价值,而交换比率即价格则是由供求决定的。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再次声明,我只是被标题吸引进来的,只是看到你给出“剩余价值的悖论”时,与剩余价值无关,也并没有站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立场来批判——悖论当然是逻辑体系里的矛盾,而是直接用本来就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完全的内容来批判,且得到的结论本身就没有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否定,也并没有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及主流经济学不同的内容(发在创新帖中是否有些不妥?),所以才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既然你不想讨论了,那就不讨论了吧——其实我还想啰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5 00:35:01
本来不想回了~但是看到你对我的观点有误解, 还是又忍不住说, 我的那三个结论以及中间的推导过程本来用的是主流经济学对效用即是价值的定义来出发的, 但后来和别人的讨论中大家认为我不应该用效用即价值的定义来推导这个结果, 于是我退让了, 说我用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无差别劳动来和大家讨论吧, 而因为马克思定义的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和效用这个概念是一样的,所以后面开始全部用使用价值这个词来出发讨论了. 所以后来者看都觉得怎么全部矛盾. 结论3是通过后面的跟贴讨论得到的.和1楼没多大关系, 而前2个结论正是我想说的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左的地方.你之前的回帖说我说的和马经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又说有不同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交换比率是由"效用"或者是马经中的"使用价值"决定. 请您理解我是为了方便讨论才用马经中的框架和词汇来说明.

我今天来才发现这贴被转到这个版来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什么版.

我们的观点不同所以我才把1楼对流动性的分析贴出来试图说服不同观点的人同意流动性的使用价值. 因为我觉得对于流动性的那个推导是符合逻辑的, 而马经对"价值" 决定交换比率又是用什么推导出来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5 08:28:26
哈哈,俺不是马克思的学徒,对马克思的研究不多,俺也不是效用论的信徒,对效用没有研究
可是俺知道,人是不能学懒的,更不能为懒惰找到借口,如果大家都不劳动,物品大概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再去谈他的价值和效用,进而说分配,俺觉得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6 13:14:20
你的结论一是:资产的使用价值由它给人带来的效用决定而不是人付出的劳动
正如此前所说明的一样,资产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更像是主流经济学所谓的效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从未认为劳动决定的是使用价值。

你的结论二是:存在可以给人带来效用而不需要通过劳动获得的非公共物品.(除了上面所说的权利O, 现实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物品, 比如天生姣好的容貌, 智商高或者白人或黑人比亚裔体格强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也从来未认为不存在不需要劳动而获得的有“效用”(我更愿意说使用价值)非公共物品,因为价值是抽象劳动而非具体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0 17:48:41
剩余价值理论十分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0 18:10:52
“这个权利O是持有完全流动性资产自动获得的,那根据观点1, 这个权利没有价值. 但是如上讨论, 这个权利O需要购买才能获得,即需要用购买者的资产来交换, 那根据观点2,这个资产有价值”
    前后表述不一致,所以希望楼主可以更新自己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