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23 2
2017-08-25

《发现社会: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前言》


        本书之取名为《发现社会》,其前提是,我们通常所经历的人类世界之种种秘密并不是显露在外的。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读到的世界是经过各种成见和歪曲所滤过的,我们可以把这些成见和歪曲称作意识形态、幻象、广告炒作或者政治口号。正如探险者必须离开舒适的家穿行于世界以探索各种奇异的地貌和陌生的人们。专业的社会学家则需要抛开熟悉的思想状态而走出去探求社会世界的实际面目。有时候这一旅程的最艰难部分在于他们自己社会内部,因为在此处,我们会习惯性的想当然以为我们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回事,而且在此处,我们倾向于接受戈夫曼称为前台现实所展现的东西而忽略后台所发生的事情。
        本书是第一次对社会的探险之旅。这一旅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二百年,而且还未结束。当然不能说我们毫无发现。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分层和冲突的一些深度模式,了解到了文化信念的团结作用和建构过程,了解到了社会运动的动员机制,以及个体自我的基本构建;但是社会现实这块大陆在不停地移动,这个世界在两百年中(事实上是在更长远的时间内)一直在发生变化,在最近的变化中总有些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
        在第八版中,我们增加了论述当前信息技术时代的全球化的章节。在此论题上我们同样必须将人为的渲染从现实中剔除出去,来探究表面之下的社会模式。当前各种全球化理论的前提是世界已然缩小。时间和空间已被取消,因为信息可以在瞬间到达任何地方,地球上任一地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其他所有事物。不管怎么说,有关全球化的理论倾向于陷入一些陈旧的模式中。其中一种理论路线本质上说是自由主义的,它相信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是有益的,随之扩散的还有民主制和人权。这是自由主义改革家的现代版,其早期版本我们在第五章中会看到。全球化理论的第二种类型本质上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尽管马克思的名字在1989—1991年苏联解体后已很不时兴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存在有这样一个潜在的主题:在全球世界中,资本主义已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大公司和经济利益已经渗透到所有地方,它们不受如今已被取代的民族国家的政治控制。本书第二章阐述了这种理论类型。第十五章则论述了其更晚近的发展。可以肯定,这不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后者相信将来会出现一场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会导致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立;今天全球化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是悲观主义者,他们不再相信革命,在他们看来,全球化是由商品化和异化主导的。
        第三种类型的全球化理论则着眼于后现代主义。这一立场起源于法国,198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扩散到英语世界的社会学系(尤其在英国)和文学系(其在美国的主要阵地)。后现代主义宣称,所谓的“宏大叙事”已经死亡。他们说的“宏大叙事”主要是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也指18世纪启蒙运动的整个现代主义工程,及其对理性、科学和进步的信念。后现代主义由此对左与右、对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乌托邦都不抱幻想。尽管如此,但从《发现社会》的观点看,后现代主义有一种奇怪的片面性:他所攻击的启蒙思想家(在第一章有论述)只是社会学走向成熟的开端;不管是创立后现代主义的法国哲学家,还是其美国各文学系中的追随者,显然都没有关注到社会学的其他分支,尤其是来自韦伯、涂尔干的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流派。他们似乎认为,如果马克思死了,就再没有其他分析历史变迁的途径了。但是,如果说马克思过于强调经济体制,那么韦伯路径的追随者们则在方法上另有深刻洞察,即结合经济市场、国家的政治动力学和社会运动这三种制度,再加上群体的文化认同,可构成一种整体分析,由此可以解释任何事情的历史。
        最早从哲学中生发出的后现代主义首先是一种认识论,即一种关于知识的理论。它声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种语言游戏的重复中;没有真理,也不存在通往真理或其他任何方向的进步,有的只是相互竞争的各种观点。对后现代主义者来说,全球化和互联网只是加剧了这种状况。电子文档可以复制、再复制并传播到任何地方,谁能分辨出哪个是原始文档哪个只是复制品,是模拟物,是对模仿的模仿?他们假定我们注定只能生活在表面,而在此表面之下没有现实。后现代主义的全球化将这里轻薄的观念放大至无限。但又一次,社会学提供了对于当前状态的更为坚实的把握。观念的社会构建这一思想首先是在社会学中发展起来的,涂尔干学派(他们强调观念是群体内成员关系的象征)和符号互动论(他们强调个体的心智是由社会交往的内在化所塑造的)告诉了我们这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对被感觉现实的社会构建,其实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运行的。社会构建论并不是与国家、经济、社会运动和社会群体的存在相冲突的;各种主导性的观念总是锚定于某些特定群体中,而不是存在于随意漂浮的孤立个体中。社会学家们最近已经在调查人们实际上在怎样使用当代的通讯技术——用互联网、手机、便携式设备来传输音乐、文本和影像,他们惊奇地发现,人们运用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不是为了生发出多重现实,而是为了加强他们与那些在文化上与自己声气相通的人们的基本社会纽带。
        简言之,全球化将一些新的东西——主要是新技术——与一些旧的社会模式结合了起来。社会学家已经获得的关于阶级、权力和地位的知识并没有变得毫无意义,而只是以新的形式再度出现。社会学传统所揭示出的当前全球化状况在第十五章的结论部分有所阐述。这里我们再一次发现,以往的社会理论有助于我们迈向新的理解和研究领域。
        发现社会之旅还在继续。与前面几版的目标一样,我们希望读者能对以往发现者的旅途有所理解,并能加入到探索未来的下一阶段中去。
        最后,我们要感谢多年来使用《发现社会》前几版并提出过各种建议的众多教师们,这些建议使本书能有效地在课堂上使用。我们尤其感谢第七版的评论者,包括拉特格斯大学的罗伯特·伍德、康涅狄格大学的威廉·霍尔特、西肯塔基大学的道格拉斯·史密斯和道林学院的苏珊·布莱伯格·塞柏森,他们的意见影响了了我们对此板的修订。

——《发现社会: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商务印书馆 2015年11月北京2印)P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8-25 17:08:03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25 19:32:24
多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