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5310 140
2009-10-26
这个题目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夫一妻制,如果离开这个,有些结论会非常有意思,但是不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
从风险角度看,结婚的决策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决策。因为双方磨合存在风险,对方和自己都存在不确定的风险等等,这里我们只讨论对方引入的风险。
结婚对象是需要考虑很多要素,为了简化,我把这些要素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系统风险,另一类是个体风险。(分类不是唯一而且是可以转换的)系统风险是指对方潜在的市场风险,比如职业风险,对方家庭风险等等,而个体风险主要指对方的性格,爱好,长相,特长等等。
这里我用到的数学解释也非常简单就是标准方差,通过标准方差能看出风险大小,但是我不假设人总是希望降低风险的,考虑风险要考虑的是风险的适合性即这个风险是否适合你?
职业风险:这里很多人谈论老师,这里就拿老师和普通公司职工做对比。老师的好处我想就不用多说了,从老师发展前景看,以年份和职称收入作为横纵坐标,基本上是一条S型曲线,对于曲线本身不需要太多关注,但是从多数老师发展情况来看,每个个体偏离曲线都不大,换成数学表达就是同公司职工比,老师的职业发展的标准方差要小于公司职工,风险也就小。
家庭风险:每个家庭都有差异,对方的很多意识是直接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家庭风险不能不考虑。如果以重大事件为一轴,对于事物的家庭认知为另外一轴,那么如果双方认知越一致,则两条曲线的标准方差越小,那么家庭的风险越小,这主要表现在对方父母对你的认同(说服对方父母的风险就小),以及对于重大事情决策上。这个也就是中国古话“门当户对”。
职业风险和家庭风险事实上是可以通过选择减小的。
通常结婚之前是要谈恋爱的,恋爱过程是个什么过程?从风险角度看,是个交换信息和减少风险过程,特别是个体风险过程。系统风险可以通过间接渠道获得,但个体风险数据的取得就需要靠个人努力直接接触获得。双方也可能从开始对方外表吸引到最后因为性格分手。比如对方性格的数据是通过直接接触取得的最多,从开始不了解或者知道比较少,到熟悉对方是一个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机会成本消耗的过程。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倾注大量心血,然后不舍得放手,其实结婚和谈恋爱一样,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你是否适合这样的风险?”,如果不是,就只能放手,即使沉淀成本再大也要放手,如果不放手,其实风险不适合性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加大。
同样的,如果对方长相越好,那么对于周围人的吸引也越强,对方的风险也越大,而不管你长相如何。
最后在衡量总风险时候,对于系统风险和个体风险,那个更重要,这个完全取决于你的偏好。
用公式表达就是 R=a*SR+b*PR
关于恋爱
1:  真的需要男的追女的吗?
2: 恋爱中沉淀成本要不要考虑?
3: 热恋中的男女为什么是不真实的?
4: 恋爱过程中人们对于风险的偏好是什么?
5:初恋总是最难以忘怀的吗?
6: 放弃还是坚持
7:女追男就比男追女容易吗?
8:为什么女人比男人实际?

9:恋爱需要谈多少次?
10:“趁人之危”是否可取?
11 为什么恋爱中的人总是有点反常?
12 喜欢是什么?
13 怎样才能获得恋爱的控制权?
14:为什么美女总是被有钱人包围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26 20:47:21
关于恋爱问题
一楼的东西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关于恋爱问题从风险角度看很好玩,
1: 真的需要男的追女的吗?
男的追女的当然是个普遍现象,有人说是荷尔蒙的原因也有说是社会影响造成的,单从恋爱的风险角度看,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因为风险对于恋爱的双方是对等的,都是信息交换和减少风险的过程,只是不同的是有些人能够承受这个风险,有些人不能承受。
如果把这个问题拉长到恋爱和结婚的角度看,从风险角度看是对的,当然这是从传统的价值观上看,因为女性传统上是结婚后主内的,因此对于家庭,女性存在生育,照顾家人,教育下一代等责任,但是生育的问题则是男性不能替代的风险,因此此类风险被女性提前到恋爱阶段来化解,让男性追女性,在恋爱开始阶段,男性的主动出击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风险,这是相对女性而言(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于女性虚荣心的满足)。这个完全符合“风险共担”一般家庭原则。
但是问题是这种做法是否是最好的做法?
如果把恋爱和结婚结合看,假设这对成为夫妻,从风险角度看,女性的做法事实上是引入了新的风险,虽然这个风险是用来对消女性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用标准方差衡量,这个方差是要大于没有引入这个风险的方差,因此这个做法不是最合适的做法。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局部最优不是全局最优。
什么才是最好的做法?
从风险的角度看,不论引入的风险是正向还是负向都会加大标准方差,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不引入其他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要求谁追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21:34:08
2: 恋爱中沉淀成本要不要考虑?
沉淀成本是指在恋爱过程中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感情以及机会成本等等付出的,不论这个是主动付出还是被动付出。从风险角度看,这些是为了获得和对方交换信息和降低风险一定要自己付出的东西。换一句话说,沉淀成本本身是有回报的,这些回报可能是你最需要的也可能是你不需要的,这个取决于你想要的东西。沉淀成本越高,也说明风险越大。
比如你最想得到对方感情,也有了大量的沉淀成本。遗憾的是对方不能接受你,这意味着从对方角度看,对方付出的沉淀成本是不值得考虑的,同样你的沉淀成本在对方眼里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你会怎么看待自己付出的沉淀成本呢?心痛吗?这个也是很多时候回想当初做法觉得“不值得”的由来,但是很遗憾,如果在对方眼中你的沉淀成本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为了减小后续摩擦带来的风险最好是放弃。也就是说你做出“坚持”或者"放弃'的选择是根据别人眼中你的沉淀成本的价值而定,而不是从你眼中看到的价值而定。这个结论比较奇怪,但是沉淀成本总是有回报的。
恋爱过程中双方通常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明朗态度的,因此,你很难知道对方是怎么看待你的沉淀成本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过程,最直接消除这个不对称的方法就是直接询问获得对方消息,如果不行,在做下一步选择“坚持”还是“放弃”的时候,很多人会根据上一个举动对方的反应来做出下一个举动的判断,这个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总是在谈恋爱问题上慢一拍,或者到了最后都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拒绝你的一个原因。一种相对聪明的做法就是在不考虑任何沉淀成本的情况下做出下一个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09:49:44
3: 热恋中的男女为什么是不真实的?
恋爱的初始阶段从风险角度看总是风险最高的,因为你对对方知道的很少。那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对对方。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有多种选择,这里只是介绍对比两种常用的,一种就是彻底展现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这表明你传递给对方的信息是充分的,从对方角度看,引入你的风险在急剧降低,但是这没有降低你引入对方后,对方在你这里的风险,相反有可能提高对方在你这里的风险,从这里可以看出,恋爱过程中,降低风险应该降低的是对方在你这里的风险,而不是你在对方那里的风险。
如果双方都向对方彻底展示自己,是不是就是降低了双方的风险?这和两个陌生人相互展现自己的风险是一样,也就是说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大家对于事物认识差距并没有缩小,因此比单方面展示的标准方差还大,所以这个方式从风险角度看是不合适的,但是也是最理智的方式。
如果想降低对方在自己这里的风险,只有让对方在你这里展现的越充分你的风险越低,因此,从自己角度看,应该更多的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爱好等等,做些让对方高兴的事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投其所好”这样首先肯定你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其次对方在你这里风险在这样过程中降低。
但是如果双方都是沿着这个思路想问题,那么彼此看到的都是对方高兴的一面,双方对于事物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和原来自己比发生了变化,而向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方式靠拢,因此风险随着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消失,但是这也是一个造假过程。因此热恋中的人总是不真实的。
这里面就是一个简单的二人博弈过程,大家都有一个愿望,但是最后共同努力的结果却不是你想得到的结果,奇怪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0:05:07
4: 恋爱过程中人们对于风险的偏好是什么?
前面已经提到了,对于风险,能不引入的风险就不要引入风,很自然,如果某个人选择不谈恋爱,结婚,那么基本上就消除了引入对方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回避恋爱和结婚是风险最小的一种选择,
然而很多人的选择并不是这个。风险总是和回报并存的,没有风险的事情回报自然也就不高,但是多数人还是选择尝试和选择,这说明在恋爱问题上,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人们通常倾向于选择高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2:42:18
分析的真的是精辟入里,
只是恋爱,,有时用经济分析法 就没办法说得清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