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7-8-28 09:02 
那我怀疑你还不具备更基础的逻辑知识,所以要来个小测验:
如果你不能确定张三是男是女,你能判定张三是 ...
你说的“我们对于理论真伪性的认识有三种:确认为真,确认为伪,还不能确定”就是“证”的三种结果。这三种结果与理论本身的真伪并不是一回事,因为理论本身只能有真、伪两种情况,而且确认为真的理论本身未必就是真,确认为伪的理论本身也未必就是伪。
我在原主题讨论的就是“证”的问题,而不是理论本身真伪的问题,所以,我所说的“伪”或“非伪”都是指的证的结果。就以你用来类比的男女来说,人本来只有男女之分(假设没有两性人),每一个人非男即女,非女即男。但要通过观察来判定一个人的男女,情况就不同了。
有些人看上去就是男的,有些人看上去就是女的,还有一些人看上去却不男不女,无法确定。
从判定结果来看,男人当然不包括不男不女之人,所以不男不女绝不在男人之列。同样这些人也不能归入女人之列。所以,不能归入男人之列的(非男)不仅包括可判定的女人,也包括看起来不男不女之人。同理,不能归入女人之列的(非女)也不仅包括男人,同样也包括了看起来不男不女之人。
也就是说,从判定结果来看,并不就是非男即女、非女即男的。
在对理论真伪性的判定上也是如此,确认为真的理论当然符合判定为真的标准而不符合判定为伪的标准,确认为伪的理论当然符合判定为伪的标准而不符合判定为真的标准,不能确定真伪的理论则既不符合判定为真的标准也不符合判定为伪的标准。
在逻辑上,把“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叫正概念。”例如“党员”“聪明”“正式”;把“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叫负概念。”例如“非党员”“不聪明”“非正式”。(
https://baike.so.com/doc/9688847-10035103.html)
按照逻辑学关于正负概念的规定,我们可以把具有“符合判定为真的标准”属性的理论作为正概念——“真理论”,那么它的负概念——“非真理论”就是不具有“符合判定为真的标准”属性的理论。很显然,非真理论不仅包括确定为伪的理论,而且也包括不能确定真伪的理论。
同理,我们把具有“符合判定为伪的标准”属性的理论作为正概念——“伪理论”,那么它的负概念——“非伪理论”就是不具有“符合判定为伪的标准”属性的理论。很显然,非伪理论不仅包括确定为真的理论,而且也包括不能确定真伪的理论。
总之,由于“证”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非伪并不就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