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之争友好和解 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从双方企业的掌门人,到中法两国元首都参与到这场商战中。29场诉讼战役背后,
达能与
娃哈哈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场经典商战案例。
达能和
娃哈哈集团2009年09月30日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
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1]为此长达13年的达娃之争戏剧性的和解结束。
[编辑]
达娃之争事件背景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成立合资公司,达能出资4500万
美元加5000万
人民币商标转让款,占合资公司51%
股份,娃哈哈集团占有49%的股份。 双方合作十多年来,公司效益非常好,达能先后从合资公司里分得了30多亿的
利润。
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
董事长范易谋发现,
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
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也为娃哈哈带来丰厚的利润。范易谋认为这些非合资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因此要求用40亿
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宗庆后拒绝了达能的收购请求。
于是,达能发起了一场针对宗庆后和非合资公司的全面
诉讼,但最终以国内、国外数十起诉讼以达能的败诉而告终。
[编辑]
双方公司简介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Wahaha)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吉百利、
柯特这4家
跨国公司。在全国26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
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2万名,
总资产达 121亿元。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100个品种的
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公司实现
营业收入187亿元,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
销售收入、
利润、利税等
指标上已连续9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
达能集团(Danone)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饮料集团之一,总部设立于法国巴黎,全球拥有近9万员工,是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饮料集团之一 。达能集团历史悠久,规模强大,位列
世界500强,业务遍及全世界120多个国家。鲜乳制品、饼干和饮料作为达能的三大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均名列前茅。
达能集团创建于1966年,从九十年代起开始实施积极的业务
国际化战略,在短短近四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食品行业的巨人,并拥有多个
国际品牌,例如: DANONE(达能)、LU和EVIAN(依云)等。
在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达能集团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之一。
[编辑]
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