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171 12
2009-10-28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组是去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46元;另一组是美国人的同期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花掉100.5元。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的享受?答案在于三方面: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程度。

  对于多数美国家庭来说,他们最重要的财富是私人拥有的土地和房产,私有化财产使每个人有非常具体的财富感。相比之下,在中国,土地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某块土地升值而感到自己“更富了”。所以,在中国人考虑到底该花多少钱时,不会受到土地升值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今天中国城市的房产终于是私有了,房价的涨跌和租金的升降进入越来越多家庭的消费预算中。

  美国的企业都是私有的,这些企业价值的涨跌当然直接反映到众多家庭的消费预算上。中国却不然,许多企业还是国有,中石油、中国电信等企业的股价是涨还是跌,对中国家庭的财富感没有影响。实际上,由于这些大国有企业靠垄断增收,它们盈利越多,意味着老百姓为垄断支付的就越多,对老百姓的开支预算是负效果的。

  但是,仅是土地私有化还不够,其他各类资产还必须商品化,可以自由流通,否则不能完全进入个人消费预算。没有流通性的资产不能轻易被变现,资产价值的涨跌只是名义上的,不能被立即消费。因此,活跃的土地市场、房产市场、资产市场是关键。在美国,不仅什么资产都可自由买卖,而且都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许多资产的流通性都接近现金。

  在中国,虽然农民现在可以转让、购买某些土地的使用权,但其交易范围严格受限,交易程序和手续的办理时间非常漫长。乡镇与农村的房产基本没有被商品化,交易市场也基本不存在,并且不能被当作抵押到银行贷款。因此,这些资产都是死财富,抑制了消费需求。在大中城市,商品房市场越来越火热,但时下要求进一步限制房产交易的呼声很高。若真是这样,必然把中国目前最具流通性的资产又变成死资产。

  当然,即使实现土地等资产私有,放开实物资产交易,可能还是无法完全把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变成他们消费预算的一部分。毕竟,除了土地、房产这些实物资产外,其他诸如人力资本这样的无形资产不便于直接交易。这是什么意思呢?以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为例,在美国留学8年的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见到作别10年的老母亲。容闳自述:我告诉她自己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母亲带着孩子般的天真问这学位能换多少钱,我说它不能马上就换成钱,但大学教育本身的价值远超过金钱,我相信自己是能挣得很多钱的。

  这个故事从根本上展示了“人力资本”的含义,容闳的学位和学问即是他人力资本的具体表现。值多少钱呢?它的价值等于容闳未来收入流的总折现值。由于未来的收入连容闳自己都无法肯定,这种收入流的价值评估并不容易。问题是,在容闳母亲看来,如果不能把这笔财富变现,这又值什么钱呢?

  所以,这一切关键还在于金融是否发达。

  金融发展的作用之一是让那些容闳们有办法把未来的收入流提前变现,使人力资本从死财富变活。当然,由于人本身不能作抵押,必须用其他实物资产作抵押品,其直接效果是让人们变相把未来的劳动收入证券化。比如,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虽然表面上是用你买的房产和汽车作抵押,但真正依靠的是你未来的收入流,指望着你未来的收入能支付完这些贷款。这种提前消费的好处是让你把人力资本变活,让你不至于在年轻最能花钱、最想花钱的时候偏偏没钱花,而等你老了不能花钱,也不想花钱的时候偏偏钱最多。

  1998年之后,中国先在 50个大中城市推出住房按揭贷款,近两年又推出汽车贷款,这缓和了城市家庭的部分储蓄压力。但目前,这些金融品种对广大乡镇和农村是不开放的,这部分人没法提前享受到人力资本的好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北京等大城市的储蓄率远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

  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市场非常发达,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可用土地、房产、汽车作质押,将未来的收入流提前变现。现在,美国有1亿多人拥有信用卡,而且不用先交钱就能使用。此外,企业股票上市也很容易,没有行政审批限制,美国工业产值80%以上是由上市公司生产的。在这种社会里,人们在决定要花多少钱的时候,没有理由只根据当年的收入多少来计划,他们应该把其资产的升值部分考虑进去。

  中国人只花今天和过去的钱,而且还花得心惊胆颤,美国人正好相反。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消费金融品种等都还很欠缺,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不敢不多存钱。美国则是金融、保险都很发达;另一方面,中国的生产性资产仍然以公有制为主,在众多管制下,人们的财富感里不可能包含土地、国有企业等国有资产的成分,这些资产的升值自然不会影响老百姓的消费或储蓄倾向。在美国,几乎所有资产和土地都是私有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像商品一样自由交易,特别是资产票据化、证券化的交易。这不仅使美国家庭的财富感很“活”,而且使他们感到更富,所以就更愿意提前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28 09:00:19
1)储蓄很大程度是政府投资引动,是有政绩方面的考虑,不见得一定要符合大众最优化的逻辑。

2)虽然近百年西潮东渐,中国老百姓的对自己效益曲线的“动态体会”跟老外还是很不一样;跟老外比还是相对懂得什么叫“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消费过了一定程度,会有一个警惕浪费的刹车内省,要多花一点时间适应说服自己提升对消费的欲望。刚好这二十年经济增长快,消费的欲望还没有适应过来对应收入增长。

3) 经济增长还在高速的(长)阶段,也正代表储蓄可期望有吸引回报。类似说“未来十年把一半收入储起来卖方子,那十年后的房子就够退休后花三十年”。

4)当然,以上说的是相对于老外而言,而不是相对于古人;指的是一般老百姓而不是权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8 11:20:34
我存钱是因为无法摆脱后顾之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8 13:02:24
我都得存钱,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吃了上顿没下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8 22:56:00
不存钱不行啊,上学要钱,买房要钱,看病要钱,能不存钱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03:51:25
不存钱怎么行?买肉要钱,过去咱还可以挖野菜,现在吃野菜都要钱了。不存钱怎么行?

存钱与否,是制度决定的。想过去,没钱存,但可以养儿防老;现如今,钱多了点儿,但是不让生了,所以不存钱怎么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