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9-10-29 21:08:52
聂博士,请问哈佛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制度经济学,各自有什么不同和特点。我的兴趣是法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09:11
聂老师好,我想请问一个关于中国高校体制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学生才有说话的权利,为什么在现今制度下我们学生就是一个弱势群体,无处申冤,没有人给我们作主,而我们只能忍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09:12
ttnable 发表于 2009-10-29 21:01
似乎对抽象的理论一直不能很深入的理解。

一直在想制度经济学,到底对企业经营制度安排的解释意义何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管理层更多做的是人脉的累积和信息的获取,似乎对制度安排并没有太多兴趣,这是否能说明目前市场尚不规范的中国,制度经济学解释力度有限?而对于本身比较规范的市场体制,比如欧美,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力度更高。

对现实的不公平现象,除了叹息真的无可奈何,时常觉得经济管理知识在现实面前非常软弱无力。原因主要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吗?还是在于文化和理念的影响?
你提到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如果做生意主要靠人脉、靠关系,那么学经济学还有用吗?我的回答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关系,不会一直靠关系,关系也需要实力。我们要努力消除“关系文化”,遵守普遍规则。当然,很多经济学家也研究“关系”,例如有一篇综述叫“the economics of relationship”,分析了这个问题,你可以看看。而且,“关系”如果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式制度,我们当然值得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09:29
这段时间正好选修了新制度经济学,老师一上来就让读《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我以前读过《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和《西方世界的兴起》,觉得诺斯的制度变迁、交易费用、意识形态以及国家理论很适用于中国的国情,相对来说也比较好懂;而后者则是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有限理性、资产专用以及交易的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签约问题,涉及到了经济学,法学及组织理论,相对来说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时好像适用性没那么的广。想请聂博士在连线中给我们这些初学者略微讲讲二者的差别,以及如何理解威廉姆森在阿罗、诺斯、张五常等人的交易费用或契约理论上的升华。因为以我的眼光和知识水平,很难形象、透彻地理解这些细微之处!
非常感谢聂博士的答疑解惑!祝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0:52
为什么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研究的很是热闹?为什么这么吸引中国学者去研究?
而个人感觉研究制度这个东西,在中国的实际意义不强。
中国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是为学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素材。
但是个人总感觉我们研究的东西总在一个框框里面打转,突破不出去,无新意。期待聂老师的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1:08
我想问一下聂老师你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制度问题吗?可以提一些建议如何在制度上来改善才有比较明显的收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1:31
欢迎聂老师!
想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在此就不占用您的宝贵时间了。以后与您邮件联系……

王志成2010版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1:38
我前几天提的问题,这里再提一下;
聂老师,您好!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财务学领域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科斯、威廉姆森、阿尔钦、德姆塞茨、克莱因、詹森和麦克林等的经典论文催生了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空前繁荣。请问聂博士,本次新制度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荣获诺奖,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示?或者说,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您认为公司治理有哪些方面可以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1:51
2009000410 发表于 2009-10-29 21:08
聂博士,请问哈佛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制度经济学,各自有什么不同和特点。我的兴趣是法经济学,是不是向芝加哥申请更好一点?
他们有不同的传统,相对而言,芝加哥作为淡水学派,更强调市场的力量,而哈佛作为咸水学派,比较重视政府的作用。我对两校法经济学的研究力量不是很熟悉,现在研究法经济学的学者一般在法学院!例如,哈佛法学院就有好几个,但是他们都同时有法律博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这对国内的研究是一个莫大的刺激。你可以看看法学院的介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2:38
无尘第二 发表于 2009-10-29 21:11
我前几天提的问题,这里再提一下;
聂老师,您好!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财务学领域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科斯、威廉姆森、阿尔钦、德姆塞茨、克莱因、詹森和麦克林等的经典论文催生了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空前繁荣。请问聂博士,本次新制度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荣获诺奖,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示?或者说,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您认为公司治理有哪些方面可以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谢谢!
我已经看了你的好问题^_^
答:诺奖委员会强调了授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分析了非市场的治理机制。这可能是一个信号,即纯粹的市场治理和完全的政府管制都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更多地相信非市场治理,核心是社区治理和企业治理。我对公司治理本身没有深入研究,不太清楚社区治理(比如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是当前公司治理的重点。至于威廉姆森意义上的企业治理,我理解那是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框架下的治理思路,哈佛大学哈特教授及其学生芝加哥大学教授Zingales也是这种思路。该思路强调控制权的配置和治理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Zingales在一篇文章(1997年“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词条)中深刻地指出,“如果契约是完全的,那就根本不需要治理”。国内一些青年财务学者,比如我的朋友夏立军教授,就非常注重从企业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我认为这是值得重视的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5:23
lolo2xj 发表于 2009-10-29 21:09
这段时间正好选修了新制度经济学,老师一上来就让读《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我以前读过《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和《西方世界的兴起》,觉得诺斯的制度变迁、交易费用、意识形态以及国家理论很适用于中国的国情,相对来说也比较好懂;而后者则是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有限理性、资产专用以及交易的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签约问题,涉及到了经济学,法学及组织理论,相对来说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时好像适用性没那么的广。想请聂博士在连线中给我们这些初学者略微讲讲二者的差别,以及如何理解威廉姆森在阿罗、诺斯、张五常等人的交易费用或契约理论上的升华。因为以我的眼光和知识水平,很难形象、透彻地理解这些细微之处!
非常感谢聂博士的答疑解惑!祝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威廉姆森与诺斯的差异在于,前者强调有限理性,注重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传统,而后者基本上还是新古典传统。所以,前者的理论几乎难以模型化,而后者的理论很多被Acemoglu模型化了。不过,诺斯晚年非常注重理性的有限性,强调从“非各态历经”的角度理解交易费用和制度的关系,两者似乎又趋同了。威廉姆森晚年也在研究演化心理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6:52
huangoramy 发表于 2009-10-29 21:09
聂老师好,我想请问一个关于中国高校体制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学生才有说话的权利,为什么在现今制度下我们学生就是一个弱势群体,无处申冤,没有人给我们作主,而我们只能忍耐。
中国的高校不是“以学生为本”,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这个必要,钱主要靠政府拨款,不是靠校友捐款。我认为这也是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的根本原因。我想这是最大的问题。在法律完备的情况下,靠谁拨款是不重要的,但是我们的法律不是完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7:40
请问聂老师,世界的三大宗教都是非常庞大的组织,有的甚至超越了国界,其组织费用应该是相当高的,为何它们能承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8:48
额,貌似速度听快的。刚刚聂老师所提到的,文科很大程度停留在表达技能,而忽视了思维技能。那在现在的中国经济学教育里有实例吗?是说咱们的教材和曼昆经济学教材的差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19:17
52298 发表于 2009-10-29 21:10
为什么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研究的很是热闹?为什么这么吸引中国学者去研究?
而个人感觉研究制度这个东西,在中国的实际意义不强。
中国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是为学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素材。
但是个人总感觉我们研究的东西总在一个框框里面打转,突破不出去,无新意。期待聂老师的高见!
答:因为中国的制度问题决定了中国的走向,重要的问题大家都会感兴趣的。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这是我们学者的局限,因为我们的知识功底、学术环境决定了我们暂时只能跟从西方制度经济学家,而西方学者又未必了解中国,他们不会因为中国而独创一个理论的。当然,基本的理论可以借鉴。假以时日,大家经济学功底更好了,交流更多了,也许会出现一大批研究中国制度经济学的优秀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1:52
gongwng 发表于 2009-10-29 21:17
请问聂老师,世界的三大宗教都是非常庞大的组织,有的甚至超越了国界,其组织费用应该是相当高的,为何它们能承受?
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三大宗教组织交易费用的总和的确很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单位交易费用!宗教本身其实是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的。你想想,上帝让你捐款,需要讨价还价吗?这就是宗教组织成为世界最长寿组织的原因之一——他们具有很低的交易费用。而降低交易费用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这超越了金钱。因此,金钱激励有时未必比得上精神激励。当然,我承认宗教的问题不能完全用经济学来解释。你可以看看宗教经济学,最近哈佛大学的Barro在研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3:27
czy1814 发表于 2009-10-29 21:18
额,貌似速度听快的。刚刚聂老师所提到的,文科很大程度停留在表达技能,而忽视了思维技能。那在现在的中国经济学教育里有实例吗?是说咱们的教材和曼昆经济学教材的差距吗?
答:教材是没差距,但是学习教材的方式差距太大了。这里(哈佛)课后会布置很多习题,这些习题需要自己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需要和同学讨论,需要自己找数据、建模型,国内有多少这些东西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3:31
问聂老师好。请教一个问题:完善的公司治理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国企的无效率?淡马锡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对象麽?跨国公司和国企的效率差异是在于所有者的缺位麽?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4:13
聂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对我国高校治理问题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4:45
聂辉华 发表于 2009-10-29 21:15
lolo2xj 发表于 2009-10-29 21:09
威廉姆森与诺斯的差异在于,前者强调有限理性,注重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传统,而后者基本上还是新古典传统。所以,前者的理论几乎难以模型化,而后者的理论很多被Acemoglu模型化了。不过,诺斯晚年非常注重理性的有限性,强调从“非各态历经”的角度理解交易费用和制度的关系,两者似乎又趋同了。威廉姆森晚年也在研究演化心理学。
感谢聂老师的精彩回答,对了哦,聂老师最近和一群人大、北大毕业的青年老师们弄了一个“中国经济学堂”,
网址是www.chinaes.org.cn(聂老师的个人签名下面就有),大家多去支持支持哦!!!!
再次感谢聂老师和各位版主的辛勤工作!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在线问答,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5:43
聂老师,虽然不是很了解您的研究方向,但新制度经济学很多思想,比如产权理论,交易费用对很多管理类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拜读您的文章,总能感受到犀利语言背后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情,您的视角也很独到,敢问1.这种学术的感觉是您在潜心读书,读前辈的原著积累的结果吗,现在书海茫茫,要读的书太多了,原著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您有什么好读书的方法和经验吗?
2.另外,请问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去写呢?
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7:32
comcnet 发表于 2009-10-29 18:04
how?这里么?
那问个问题
以前加了一些群,聊聊历史,聊聊时事,经济之类的,讲到最后无非是讲来讲去多是什么要民主什么什么的,好像有了民主这样一种制度,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似的。。或着认为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制度肯定比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好,那么既然制度对经济绩效如此重要,那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能学习和采用经济绩效较好的国家当中最佳的制度呢,还是只是说很多制度好不好,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呢。。。。。。好像没讲清楚问题,呵呵
答:你说的问题触及了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制度内生问题。制度的确重要,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制度重要才是关键。“民主”也有很多形式。Acemoglu最近的研究就试图解释制度内生的秘密,你可以看看我去年发表在《管理世界》上的长篇综述《制度均衡》,链接为:http://www.niehuihua.com/dispArticle.Asp?ID=540。简单地说民主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是不对的。Barro等人的跨国研究已经表明,制度和增长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如果制度是内生的,那么有时可能专制也能促进增长,但可能不能持续很长时间。Acemoglu最近的一篇文章“专制与民主”就揭示了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7:55
尊敬的聂老师!
您好!我的问题如下,请您过目:

在制度经济学的概念框架上,中国的制度研究者总是积极的追随者,似乎也在传播种享受着某种快乐。我们认可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积极贡献。但是,当国际前沿制度研究放缓,或者转向技术性分析之后,中国学者就面临着“外部性冲击”。中国的制度研究者学者如何才能摆脱当前的低谷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29:39
lolo2xj 发表于 2009-10-29 21:24
聂辉华 发表于 2009-10-29 21:15
lolo2xj 发表于 2009-10-29 21:09
威廉姆森与诺斯的差异在于,前者强调有限理性,注重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传统,而后者基本上还是新古典传统。所以,前者的理论几乎难以模型化,而后者的理论很多被Acemoglu模型化了。不过,诺斯晚年非常注重理性的有限性,强调从“非各态历经”的角度理解交易费用和制度的关系,两者似乎又趋同了。威廉姆森晚年也在研究演化心理学。
感谢聂老师的精彩回答,对了哦,聂老师最近和一群人大、北大毕业的青年老师们弄了一个“中国经济学堂”,
网址是www.chinaes.org.cn(聂老师的个人签名下面就有),大家多去支持支持哦!!!!
再次感谢聂老师和各位版主的辛勤工作!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在线问答,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谢谢!!
答:是的,我最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经济学教师创办了一个网站,叫中国经济学堂,就是希望提供一流的经济学学习资料。目前还不是很丰富,但是会努力做到更多的。欢迎大家光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30:56
聂老师:您好!

您刚刚提到说超越市场/政府之外有其他的组织形式如:企业、协会、社区等。
市场、企业、协会、社区等均是组织的不同形式。甚至论坛、网游等此类虚拟的组织也属于其中。当然不同的组织形式有着不同的特征。


我的疑问是 不同组织之间的本质是什么呢?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决定组织的形式及规模的主要原因分别有主要有哪些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30:57
聂老师您好,您在美国做研究,可不可以谈一下您在美国研究的感受,那里制度经济学方面最新的理论进展呢?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32:18
zchsyc 发表于 2009-10-29 21:25
聂老师,虽然不是很了解您的研究方向,但新制度经济学很多思想,比如产权理论,交易费用对很多管理类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拜读您的文章,总能感受到犀利语言背后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情,您的视角也很独到,敢问1.这种学术的感觉是您在潜心读书,读前辈的原著积累的结果吗,现在书海茫茫,要读的书太多了,原著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您有什么好读书的方法和经验吗?
2.另外,请问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去写呢?
谢谢您
答:呵呵,我出身贫寒,自小就对解决贫困问题有很强的责任心,这与读书没有直接关系。我选择经济学作为研究领域,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至于如何读书和写读书笔记,我以前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做了一些解答,链接为:http://www.niehuihua.com/List.Asp?ClassID=8
以及(读书笔记)http://www.niehuihua.com/dispArticle.Asp?ID=27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33:06
聂老师 我最近在读《国富论》,想了解该书写作的背景。请你推荐几本书给我。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34:17
周杰伦看微观 发表于 2009-10-29 21:27
尊敬的聂老师!
您好!我的问题如下,请您过目:

在制度经济学的概念框架上,中国的制度研究者总是积极的追随者,似乎也在传播种享受着某种快乐。我们认可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积极贡献。但是,当国际前沿制度研究放缓,或者转向技术性分析之后,中国学者就面临着“外部性冲击”。中国的制度研究者学者如何才能摆脱当前的低谷呢?
答:你说的对,目前国内学界就是如此,不过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情况开始改变了。要学好制度经济学,一定要学好博弈论和微观计量。你可以参考我写的一个贴子,http://www.niehuihua.com/dispArticle.Asp?ID=46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1:34:23
请问聂老师:
     我感觉中国的隐性犯罪成本太低了,比如说学生的自行车被盗,但学生大部分是从地摊上买的车子,都没有发票,但据说没有发票连报案都报不了,那这样学生不是太亏了吗?有没有好的制度可以让学生的权益得到保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