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蜡烛图的历史1500~1600年是日本的战国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战争频繁,诸侯领土纷争不断。在1534~1582年这段时间,经过三位将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努力,日本得以统一。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推进了一些新鲜事物的涌现。17世纪日本蜡烛图的概念得到开发、测试,并用于监控当地的米市交易。因为当时没有标准货币,米价成为当时的主要交易媒介,发挥货币作用。17世纪末,大米交易所成立,监管交易。到了1710年已经有超过1300家大米交易商。除了实物大米外,还发行了大米库券,这些大米库券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期货合约之一。易道期权平台,放心专业的交易平台。17世纪初期的这段时间,在世界另一端的荷兰发生了“郁金香狂热”,也曾经出现期货合约。那时,郁金香成为标准交易媒介,甚至比黄金还值钱。郁金香券的流行受到世界其他各地的关注,其他国家开始追捧这种有效的交易方式。大米库券日益增多,一包大米成为交易的标准数额。截至1749年,尽管据信全日本只有30000包实物大米,但通过“空米库券”在市面上交易的大米就有110000包。空米库券是一种期货合约、一种大米库券,即使大米未被种植或者收割。现在大米合约都有交割日期,如果不对冲或者平仓,将以实物交割。当今期货交易量巨大,在美国大多数商品期货交易发生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日本蜡烛图是如何发展的呢?1724年,本间宗久出生于日本一个富裕的农家,天生热衷于商业活动,最终成为日本大米市场的主要交易者。尽管蜡烛图并非本间宗久所创,但是他积极研究交易心理,总结出数条交易原理,这些理念最终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蜡烛图交易技巧。 蜡烛图起初通过手绘而成,这种工作相当耗时耗力,而且由于语言障碍,日本的交易者未能分享这一交易技巧,因此日本蜡烛图一开始并未流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数十年前。现在,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选择和价格分析方法的关键指标,日本蜡烛图已经成为金融分析图表的主流之一,其他供分析用的图表还包括柱状图和线形图。
以上内容由易道金融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