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10-9 21:20:46
各位经济学大师!鄙人静候各位来破我的小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00:42:11
看来都睡了哦,我也休息了,明日继续等待高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1:57:33
      闲聊的时候个个都像高手、像经济学大师、学富五车的样子。摆下阵来看真本事的时候,就没有人敢说话了。我一个你们眼中的“民科”而已,应该是难不倒你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5:07:2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9 16:34
终结不终结,我现在不去管它。我就想告诉大家,用他们的理论来推导他们的理论,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地方 ...
是的。“用他们的理论来推导他们的理论,会出现自相矛盾”。其原因是他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都错了。你如果坚持其基本概念,一样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5:11: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9 18:56
用您的2+2理论,您能否解释一下鸡蛋价格曾经跌倒3元/斤以下很长时间,又上涨到4元/斤以上。这算是定量实证 ...
价格的变化,背后原因是价值的变化,这个价值是鸡蛋买卖双方对鸡蛋和货币两种商品的各自的价值判断。因为价值判断是主观可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所以,同样是鸡蛋和货币,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最终表现在价格变化上(这里的价格就是交易比例,不是你说的等同于劳动时间的价值)。
鸡蛋人类吃了上百万年,如此发达的科学的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说出一个鸡蛋里的劳动时间是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5:14:1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9 16:46
看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你是不认同的。那么咱们之间还辩论什么呢?你应该与他们讨论这个基础的问题, ...
不问基础,只管盖楼,你和他们并无二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6:28:5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0-10 15:11
价格的变化,背后原因是价值的变化,这个价值是鸡蛋买卖双方对鸡蛋和货币两种商品的各自的价值判断。因为 ...
鸡蛋价格为什么降到了3元/斤以下?那是因为鸡蛋的供给量增加,需求变化很少。
鸡蛋价格为什么又涨到4元/斤以上?伏天天气热鸡蛋供给量减少,需求变化很小。
为什么伏天过后鸡蛋价格又下降到4元/斤以下?鸡蛋的供给量又增加了。需求变化很小。
鸡蛋是价格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很小的供给量变化可以引起价格的大幅变化(或者说价格大幅变化,需求量变化并不是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6:38:2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10 16:28
鸡蛋价格为什么降到了3元/斤以下?那是因为鸡蛋的供给量增加,需求变化很少。
鸡蛋价格为什么又涨到4元/ ...
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弹性”概念,本身就是违背理性人概念的。
需求是一切的根本,是一切围绕着需求在变,而不是需求围绕其它在变。
整个西方经济学里拿价格当作自变量的理论,不仅不是市场事实,也不符合其理性人理论前提。
商品世界,是一个泛替代的世界,任何商品,如果需求被其它商品所替代,需求量就会减少。
你需要注意:鸡蛋(不论是其它)和货币的交易,同样有两个需求者。卖鸡蛋的人是货币的需求者,这种需求一样影响着他对交易比例的诉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6:49:5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0-10 16:28
鸡蛋价格为什么降到了3元/斤以下?那是因为鸡蛋的供给量增加,需求变化很少。
鸡蛋价格为什么又涨到4元/ ...
在这个帖子下跟帖,别忘了楼主是一个2+2论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18:24:5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0-10 16:49
在这个帖子下跟帖,别忘了楼主是一个2+2论者。
你连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都不认可,我认为咱们之间没有什么可以讨论啊,你应该和创建边际效用递减的人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20:46:2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10 18:24
你连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都不认可,我认为咱们之间没有什么可以讨论啊,你应该和创建边际效用递减的人讨论。
岂止边际效用递减,微观经济学当中的理论,没有一条是对的,何来认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20:55:5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0-10 20:46
岂止边际效用递减,微观经济学当中的理论,没有一条是对的,何来认可?
那本帖中的这个问题就真的没法探讨了。朋友上天涯吗?我在天涯发了一贴 一种新的货币制度 一起来探讨探讨,我在天涯等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21:20:1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10 20:55
那本帖中的这个问题就真的没法探讨了。朋友上天涯吗?我在天涯发了一贴 一种新的货币制度 一起来探讨探讨 ...
兄弟你真逗,我是你邀请来你这个擂台的。没想到你只是邀集自己的粉丝的。
我不想上台打擂,因为发现你这个台子本身就是草木支架,根基不行,摇摇欲坠。
所以邀你下来地上,脚踏实地地比赛。你爱继续呆在上面,随便吧。
天涯我有个博客,废弃好久了,因为天涯的版主和你一样,说了他的非中立,他就不高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21:30:35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0-10 21:20
兄弟你真逗,我是你邀请来你这个擂台的。没想到你只是邀集自己的粉丝的。
我不想上台打擂,因为发现你这 ...
这样跟你说吧,一个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没得证明的,没法说谁对谁错,因为根基在一个理论体系中被称之为公理,而公理是不证自明的东西。所以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可以建设你的公理基础,只要有人相信你的理论体系,就是好的理论。但一套理论要本身的所有理论都自洽,而且要和大家的实验或者是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这才是好的理论体系。至于我呢,我认为前人建立的基础是没有问题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的一切推理都是以他们的公理为基础。那么你来和我讨论理论体系的基础,这个就不合适了,因为我没有证明过理论体系的基础,而是直接借用别人的,所以咱们之间法探讨本帖中的问题,因为焦点都不在一起,咋个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0 22:02:23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10 21:30
这样跟你说吧,一个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没得证明的,没法说谁对谁错,因为根基在一个理论体系中被称之为公理 ...
基本概念,是一个概念体系,不是单独某一个概念就可以撑起一套理论的。
这个体系内部,必须自洽。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定是理性人,而供求理论以价格为自变量,这本身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何况连价格的内涵都不去考虑。
效用论如你所画的这种效用曲线,的确是没法证明的,因为你这纯属假设。心理学的分析并不支持你这种假设。
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效用问题,是一个消费者关起门来的私事,用不着经济学家去瞎琢磨。买个烧饼回去,有人这样吃有人那样吃,有经济学家说第一口最香,有人说越叫越有味道意犹未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00:40:17
有没有“班科”的朋友出来接招啊,鄙人等了很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13:12:20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8 21:55
前两天我发贴打算与大家分享鄙人在经济学分析中自创的分析方法和一些研究结论。没想到很多经济学者都 ...
第三象限的直线是有问题的。你假定个人对每种商品的效用是可加的,这意味着你假定这两种商品是无关商品,这只是一种特例。实际中多种商品的组合对效用的提高绝不是简单的相加,比如汽车与汽油(单纯的汽油与单纯的汽车对人的效用很低,但是他们的组合给人带来的效用绝对远远超过两者的简单相加)。上来就有问题,往下就没法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13:55:56
zjzjbjs123 发表于 2017-10-11 13:12
第三象限的直线是有问题的。你假定个人对每种商品的效用是可加的,这意味着你假定这两种商品是无关商品, ...
你有没有看第二种证明方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17:20:15
zjzjbjs123 发表于 2017-10-11 13:12
第三象限的直线是有问题的。你假定个人对每种商品的效用是可加的,这意味着你假定这两种商品是无关商品, ...
       或许最好先研究不同效用物品之间的关系,再深入研究具有相同或者互补的物品的效用会更好,这是一种方法,就好像物理中常常用“标准状况下”这个假设一样。如果你连单纯的规律都没有弄懂,还想直接分析多种原因的问题,我只能说你的方法没有正确。
     在商品经济下,大多的交换都是货币与一般物品的交换,你什么时候看到有多少人之间用“汽油”交换“汽车”了?还居然说是一种特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18:34:29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11 17:20
或许最好先研究不同效用物品之间的关系,再深入研究具有相同或者互补的物品的效用会更好,这是一种 ...
无差异曲线与商品的市场交换无关,它只是单个消费者的主观偏好。
你弄了一个貌似新鲜的图形,以及十分特殊的情形只是推导了一个特殊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这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因为这样的无差异曲线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来。你的无差异曲线只不过是f(x,y)=x^m+y^n,其中m,n都是小于1大于0的一个特例,而这一类效用函数又是十分特别的。即便是从这个特别的效用函数出发也不可能得到你的结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效用之积,简单的数学证明即可得到)。
slutsky方程是能够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商品分析中,当然不同类型的商品会有不同的结果。
至于你所谓的另外补充的\"证明\"更是错的离谱。因此你所谓\"伟大发现\"只是由于你钻入的死胡同,但你可能永远体会不到。
当然你能积极的思考,对经济学保有兴趣这是可贵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写于1890年,他的一些分析方法现在早已过时,经济学有了相当广阔长足的发展,他的书现在可能只有思想史上的意义。如果你喜欢经济学可以阅读一些当前主流的经济学教科书,作为消遣来说看到中级水平即可,中级水平足够解决你当前的迷惑。你读一百多年前的书,找出期中的缺陷那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另外当你对这门学科还没有什么了解的前提下不要轻易说推翻了什么理论或是有了重大发明,目前中国人对经济学的了解还相当有限,还是有不少人有与你一样的抱负但最终证明都是在开玩笑。
到此为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19:30:09
zjzjbjs123 发表于 2017-10-11 18:34
无差异曲线与商品的市场交换无关,它只是单个消费者的主观偏好。
你弄了一个貌似新鲜的图形,以及十分特殊 ...
呵呵呵!你说的特殊的无差异曲线,好!咱们先来说一个问题,任何物品的总效用曲线是不是应当是:随着数量的增加,总效用增加的越少?      下图中,在斜率不分正负的情况下,你认为应该是无差异曲线L1上面I点的切线的斜率大,还是应该是无差异曲线L2上面的M点的切线的斜率更大?又或者是两者的大小是不确定的呢? 另一方法论证图片4-1.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1 19:42:39
zjzjbjs123 发表于 2017-10-11 18:34
无差异曲线与商品的市场交换无关,它只是单个消费者的主观偏好。
你弄了一个貌似新鲜的图形,以及十分特殊 ...
“至于你所谓的另外补充的\"证明\"更是错的离谱。“
      来来来!你说说看,我这一证明哪里错了,你总不能说你说我证明的方法错了,就错了吧?总得要有理由对吧?
     我可以明确而又肯定的告诉你:任何同族无差异曲线中,一点在竖直方向上越向上移动,经过该点的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越大;而在水平方向上越向左移动,经过该点的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越大。    你认不认同这个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7 18:18:25
怎么没有人说话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0 15:21:22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2 10:56:54
没人敢接招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2 14:11:3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22 10:56
没人敢接招吗?


大家懒得接招。

1,大家的能力,或许能接招,或许不能接招,但,就是懒得看,懒得问。因为有其他好多事情,想忙,想闲。
简单来说,他就不看,不问,从而也不接。


2,其中有的人,他认为能接招,但,他也懒得接。
简单来说,他看了,能接,而不接。还有的人看了,觉得不能接。还有的人看了,就看了一眼,一分钟,无所谓接不接。




所以说,几百万几千万的学者学生,

一是忙例行公事,手头的学习任务,手头的工作任务,手头的发表任务,手头的文献浏览阅览任务,等等,等等。

二是,抛开以上来看,对任一人的研究(例如大哥你),对以上之外的事情(例如本帖),几乎无人过问。
虽然人员是千千万万,但,几乎无人过问。

当然,著名人物等等是例外,八卦类、轰动性的事情等等是例外,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2 15:12:29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2 14:11
大家懒得接招。

1,大家的能力,或许能接招,或许不能接招,但,就是懒得看,懒得问 ...
呵呵呵!听你这么说,咋个感觉整个社会都麻木了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2 15:19:5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22 15:12
呵呵呵!听你这么说,咋个感觉整个社会都麻木了哦!


这个和中国的港台等等地方比起来,还算是小绿洲,星星点点的。很多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连人都没有。


中国还好,还有那么几人,几十人,几百人。一国亿万人,就这么点了。
这是抛开主流圈子、专业圈子来说的,其中,抛开了理工、科技等等。


我的意思是说,包括大哥你在内,那就是专业的学者等等,搞基础理论课题,搞纯理论课题,搞一些另啊类的课题,小众的课题,搞非主流的话题课题,搞不在广义例行公事范围内的课题,那都无人理睬,几乎无人理睬。


绝大多数人,是搞例行公事,例行公事的搞学术,广义的例行公事而已。兴趣、精力、眼光、眼界、视野等等,都在广义例行公事的范围内,埋头做自己的事。就好比打游戏,冲关,过关而已。无暇他顾,没时间精力过问别的,也没有兴趣过问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2 15:28:1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22 15:12
呵呵呵!听你这么说,咋个感觉整个社会都麻木了哦!


上一跟帖,兄弟修改了一下,修改了几次,软件系统自动审核了,待人工审核、放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2 15:32:00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7-10-22 15:12
呵呵呵!听你这么说,咋个感觉整个社会都麻木了哦!
这个麻木啊,也是存在的,淡漠,荒漠,也是存在的。
很多事情,在亿万人当中,其实做的人寥寥无几,并且,几乎做不好,肯定会有错误偏差。
------在这里,抛开了主流圈子、专业圈子所做的那些广义例行公事。这些事很多很大。其中做得好的,也是少数、极少数。



钱锺书说过,做学问“是荒村野店,二三素心人的事”。
------这个当然很有道理,同时,也是片面之语,极端言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