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歌唱:
中国最早流行乐,中国美妙新诗经!
其实,我们对流行音乐最大的不满,就是来也一阵风,去也一阵风,动静很大却什么内涵也没有留下。
但是,在三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不仅做到了悦耳动听,还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它的名字就是《诗经》。
什么?
诗经不是一本诗集吗?
很多人不禁感叹。
其实,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张“专辑”,是因为古代中国周朝的天子爱听歌来体察民意,于是让采诗官在每年春天的时候去收集民谣,然后交给太师进行谱曲,再演奏给周天子听。
所以,你会发现诗经的英文翻译是——《The Book of Songs》,而不是 The Book of Poems。
那么,作为给天子听的歌就nb啦?好听啦?
答案是,真就是的,因为诗经有三大特点会让人爱不释手。
一、曲风优美。
现代歌曲有流行,摇滚,布鲁斯,爵士,说唱,民谣等曲风,不过诗经可没这么复杂,只有风雅颂三大曲风:
1)风:地方民歌,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爱拼才会赢》这样的地方特色鲜明;
2)雅:官方歌曲,像《歌唱祖国》、《爱我中华》这样的立场坚定;
3)颂:祭祀歌曲,极具仪式感的,好比《真心英雄》、《难忘今宵》这种活动结束必唱曲目。
二、唱法绚丽。
现在唱法会有美声,民族,通俗等,而诗经里一样还是只有三种,赋比兴:
1)赋:简单粗暴,直接了当的表达,好比《倍儿爽》,一听就知道你high了;
2)比:不好明说,打个比方来表达吧,好比《老鼠爱大米》,一听比喻成吃的就是妥妥的真爱;
3)兴:爱的太深了,顾左右而言他的表达,好比《半岛铁盒》,一听就明白铁盒装的是满满的回忆和爱情。
三、歌词唯美。
很多人提到诗经,就会引用孔子说过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实这真是把诗经极其丰富的内涵,给说的太狭隘了!
诗经涵盖了周朝五百年的兴亡史,内容涉及爱情、工作、战争、纳税、祭祀、天文、动物、植物等等,可以说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比现在90%是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广度大多了!
而且,同样是情情爱爱,诗经说的也更深刻、有趣的多,相信在“风”所包含的十五国风里面,所有年轻人最爱的一定是郑国的郑风(郑国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尤其是《国风·郑风·野有蔓草》这一曲,更会让年轻人无限的遐想,完全足以秒杀王力宏的《花田错》!
所以,其实诗经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这样的三歌三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体三用”,或者统称为六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四
跃动:
中国古典新玩法,中国喊麦新高度!
但可惜的是,因为年久失传,现在的人想起诗经,都忘记了它曾是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是那么的深沉,却又那么的唯美。
现在的人,只有在读到“四书五经”时会想起诗经,或者在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突然想起“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于是任务般的逐字逐句读诗经去找“答案”,完全忽略了诗经中的音乐之美。
(注: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司马迁有云:“《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不过,像古典喜好者梁德健这样的自己来给《诗经》谱曲,感觉好像也差点意思。
其实,
我们完全可以有借鉴《中国有嘻哈》,发现诗经的新玩法!
☞ 新玩法一:喊麦诗经
比如,原来《悯农》的诗句,只要加上“我、这、那、他”,瞬间就一股MC风起来了:
- 锄禾、我曰当午! 
- 汗滴、这禾下土! 
- 谁知、那盘中餐! 
- 粒粒、他皆辛苦! 
 
而这,在诗经可以玩的更溜了:
- 蒹葭、我苍苍, 
- 白露、这为霜。 
- 所谓、那伊人, 
- 在水、他一方。 
 
 
简单又欢快,且毫无违和感。
☞ 新玩法二:嘻哈诗经
其实,哪怕非常普通平常的话,只要我们加上几个语气词,就什么都可以嘻哈起来,一切立刻freestyle了~
- 问:肚子疼吗? 
- 应:哼哼~ 
 
- 问:按这里,会疼吗? 
- 应:哟哟~ 
- 问:吃点药,马上就好了! 
- 应:哈哈~ 
 
先来个轻松版:
哼~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哟哟~~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再来个高阶版:
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哟哟~~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哈哈~~
嗯,相信这样,杜甫都可以被我们喊醒了,哟哟~~
总之,作为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诗经的美超乎你的想像。
只要你平时闲着没事的时候挑两首出来哼哼,就不会等到要给孩子取名时再“搔首踟蹰”啦!
最后的最后,借诗经里的《关雎》和《鹿鸣》,祝福一下“关鹿恋”吧:
关关雎鸠,娱乐圈中。
窈窕淑女,晗子好逑。
呦呦鹿鸣,慕晓之彤。
今有嘉宾,鼓瑟吹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