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I01 发表于 2009-11-2 14:15 
看着很累 太书面了
对老百姓来说 会有什么有用的结果吗
有道理!一些很有学问的人也应该多替老百姓想想。
“共享”和“共富”,说到底,就是个分配的问题,是一些有学问的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对老百姓来说,这种局限于“价值观”的让人“看着很累 太书面了”的东西,只不过是“学者们”的“口水战”,根本不“会有书面有用的结果”。
与其这样,还不如说点让老百姓看着不很累、不很书面的东西——“恢复劳动优先地位,劳动者最光荣”,就是要在分配中突出出劳动、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就应该创建能突出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制度——劳动要素享受收益的分配制度。如果能发出这样的呼吁,虽然也可能不会有什么有用的结果,但对老百姓来说,至少不会像看“价值观”那么累。
好像有些有学问的人总爱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很复杂,让老百姓看着累。
再比如说吧,老百姓都知道劳动是怎么回事,对老百姓来说,既然认为劳动,伟大、神圣、光荣。就应该承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要成为让劳动从政治上获得解放的形式,也应该成为让劳动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形式,不仅要变革资本的政治学,创建劳动的政治学,而且要变革“资本的经济学”,创建“劳动的经济学”;劳动,既然伟大、神圣、光荣,社会主义不仅要让勤劳者在精神上获得愉悦,而且要让勤劳者在物质上获得收益,不仅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弘扬劳动、勤劳的精神,而且要在分配方面创建让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制度。一些有学问的人,也许并不反对,但在他们眼里,好像连劳动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了,甚至会说要撇开老百姓所关系的问题去“定义一下劳动”。
还比如,所谓的“公平与效益之争”,其实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要效益就必然丧失公平,讲公平就必然丧失效益,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如果说二者只能择其一的话,一个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无论生产“效益”在高或低的情况下,在分配上都应当选择公平。因为在“效益”低的情况下,只有“公平”才有利于促进“效益”的提高,在“效益”高的情况下,也只有“公平”才有利于“效益”的进一步增长。
阶级社会的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低“效益”的奴隶社会,还是高“效益”资本主义社会,对广大劳动者来说,都毫无“公平”可言,因而都是两极分化的社会。
“公平”与“效益”并不必然对立。是一些有学问的人,故意把公平与效益对立起来,制造无谓的“公平与效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