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01 0
2009-11-02
自2007年底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真正令人瞩目的变化。从2008年第一季度结束“过热”,到2008年第四季度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开始“硬着陆”,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为期6个月的旅程。得益于中国史无前例的强劲政策反应,中国成功地成为全球首个从“大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鉴于中国经济如今正在强势复苏,外界的注意力正在逐渐转向超级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可能后果以及随后的撤出战略。为了反映这些明显的变化,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框架以理解中国经济,这应当有助于展望“大衰退”之后中国经济可能会如何发展以及未来政策措施走向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这一举措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提出一个完整的透明框架,我们希望这有助于增进有关我们对中国经济观点的交流、讨论和争论。
我们认为,要理解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诸多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解高储蓄率所扮演的作用非常关键。高储蓄率主要是中国若干现实力量作用的结果,包括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组成状况,而中国家庭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支出习惯调整步伐缓慢。我们认为,过度储蓄的正面影响是,只要中国的高储蓄率延续下去,并作为应对外部实体经济或金融冲击的一种缓冲,中国经济就还会延续高增长率和相当低的通货膨胀率的发展势头。从这方面来说,持续的资产价格通胀压力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而不是一个例外,从而对决策者构成一个最为重要和持久性的宏观经济挑战;受此影响,为了将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中国决策层可能会将在经济体系“遏制杠杆”视为政策的重中之重。
这会给购房者带来严格的抵押贷款规定,给股市带来严格的保证金限制,给银行带来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非对称性地放宽对外部资本项目的控制(引导资本外流以及限制资本流入),阻止可能导致热钱流入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单向押注。
近期政策预期:随着中国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逐步正常化,从2009年的约人民币9.5-10万亿元回落至2010年的人民币7-8万亿元,中国目前的宽松的政策立场年底前应会大体保持不变,并在2010年伊始转为中性。我们认为,明年年中之前中国不太可能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或是人民币升值的形式收紧货币政策。
(王庆摩根士丹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