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我看学者的著作,一方面当然有选择,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主观回避,如某种解说性的书籍、我是很少看的或者基本不看,因为太影响我的思维从而被作品牵着跑。于是,读科学学者的著作,要么是自传性文本,要么就是纯科学性讨论,当然也有些外传之类的了,学到深处,往往会发现交叉不少。
马歇尔说:关于经济学,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Ⅰ.从分析开始,要有一个非常简短的历史性介绍。所谓分析,就是对当前或过去事实的所有研究做一个纲要性说明。
Ⅱ.接着,激发学生对其所处经济环境的认识,说明经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展开分析,从而使这种关系更真实具体。
Ⅲ.逐步建立一个一般性理论或运用于价值、货币、对外贸易等的一般性推理程序,要特别提及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并指出在其他环境下,它会走多远以及会呈现什么方式。
Ⅳ.给出经济史的一般发展过程。
Ⅴ.再谈经济学理论并把它推进一步。
Ⅵ.思考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有关的经济条件。
Ⅶ.探讨总体改革,尤其是社会改革中实践性问题的经济方面。”
“数学分析是有用的,因为数学能通过异常简练准确的语言来清楚表达一些一般关系和一些经济推理的简短过程,虽然这的确可以用日常语言来表达,但不会有同样清晰的轮廓。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经验会使人们深刻领会经济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其他任何途径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这本小书可以说是科斯的一本倾力之作吧。这段时间是确实想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尤其是科斯,我关注不少,看完这本书后,还是有些不小的感触的。
书包括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两个部分,经济学部分论述了制度组织、如何选择、经济学和相邻学科、经济学家和公共政策、商品市场和思想市场、国富论和亚当斯密的人性论。经济学家部分主要分享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简介和观点剖析其中让我关注的则是其继任者选择时的大辩论,让我想到《双螺旋》,接着讲了几个经济学家,我便一翻略过了,丝毫没怎么注意。
看到深处(也就是看了1/4后),心情有些波澜起伏,也跟着激动不已,哦,想不到科斯的某些方面的想法居然和我有些类似,但细细顿来,又觉着自己是不是被“洗”的差不多了。从为人到处事方面(主要是学术方面),能看到很多相同之处,当然不必扯上什么道义上的某某。
求学问,确实不能强求。看那么几个德高望重的学者,都几乎是遇上了好的时代和好的引导,当然有自身的不少努力原因,但时代的容忍度也足够相关。遇事不强求,求学问,有一个自己的特异思考和辗转反侧自然必要的。
走和行,总要在路上,也就是求道了。
斯密说:
“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不是因为屠夫,不是因为酿酒商,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每年我们跟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什么,而是说他们需要什么。”
“每个人同自己的特殊阶层或社会团体的关系,自然比他同其他阶层或社会团体的关系更为密切。他自己的利益、名誉,他的很多朋友和伙伴的利益和名誉,都在很大程度上同他雄心勃勃地拓展这个阶层或社会团体的特权与豁免权密切相关---他热衷于保护这些权益,防止他们受其他阶层和社会团体的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