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883 20
2009-11-03
周济的去留与高教的上下
作者:吉彦波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11-1
本站发布时间:2009-11-1 10:13:18
阅读量:786次

  (周济,男,汉族,1946年8月生,上海市人,1976年7月入党,1970年3月参加工作,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链接:袁贵仁接替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
  这就是我们刚刚下台的教育部长周济的简历。从简历看,他应该绝对是懂教育、懂高教、懂学问、懂学术的,他完全应该知道什么的大学精神,大学该如何办。固然院士里现在也有了赝品假货、混子痞子,但毕竟混到院士不容易,黄铜不是金子却也值几个钱呢;虽然说现在"海龟"也和"家龟"一样,什么档次什么品种都有,但再低档的"龟"也不是虾米,我们的周济先生毕竟是早期在外国的大学里喝过洋墨水的(那时候外国人还没有接受我们"中国特色"的影响,还没有学会造假卖文凭--因为还没有中国这个市场啊,所以还是比较老实地办学的),知道洋人是如何办学的。但就是这个周济院士,在其担任教育部长期间,把中国的高等教育进一步糟蹋的不成体统、不象样子,以至于四面楚歌、天怒人怨,不得不下台,"教育部领导层实现大换血上任领导均为'50后'"(凤凰台标题)。
  在周济担任部长的日子里,教育部把所谓的教学评估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新极致,新水平,新境界。由评估所推动的各种各类的造假活动达到了一个空前(但不绝后)的程度,假试卷,假记录,假分数,假教案,假就业,假教授,假数据------创造了世界高教历史上的奇迹。周济时期也是大学官本位登峰造极的时期(但可以预见:以后还会更上一层楼的),所谓校长一长行,院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就是生动写照,教育部评估组的一个小雇员下到高校就成了钦差大臣,照相设宴,条幅标语,红旗招展,灯火辉煌,举校迎接,热烈欢迎。造成了大学人人想当官,当了官就有了学问,就成了教授,就能做院士,就能出专著,就有人替你写论文,就能获奖,就有了项目,有了奖有了项目就成了大师,就再升官------官员通吃一切的局面。在周济部长的领导下,高教进一步"大跃进",造成了"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5年前的硕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生"的局面,造成了"大学生和民工抢饭碗还抢不过民工"的局面,造成了"教授遍地走,讲师多如狗"(季羡林老人语)的现象,造成了"钱术"论文铺天盖地,"权术"著作满目生辉的局面,我们成了世界论文数量第一大国,但唯一的作用是推动了GDP的增长,造成了造纸业印刷业交通业垃圾回收业的繁荣------造成了大学更大,但学却不学;高楼更高,学(问)却更陋的局面,大学这块传统的圣地、净土,已经被糟蹋的不像样子,不成体统,成了亿夫所指,全民唾弃的场所。
  难道是周济先生真的就不想按照教育规律办大学?我想不是。周济先生好歹也是院士,好歹见过世面,不至于如此不堪。但事实却这样,为什么呢?潮流、大势。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社会浮躁轻狂,官场腐败造假,民众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周济院士也无力回天,只好乘势而为,顺流而下。要不然,乌纱帽还不保呢。现在虽然也被摘了,但我没有犯"错误"(只是祸害了国家,祸害了民族),就是换个地方而已,官还可以继续当下去,甚至当上来。何乐而不为?为什么要挽狂澜预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冒险去改革?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纠风?那要惹多少人?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混子骗子痞子是好惹的吗?(倒是真做学问的好对付,他们不是淡泊名利吗?再说也没有几个人啊)16世纪意大利著名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说过:改革,要建立一种新秩序,"那是最难于着手,最险于进行,或者最少成功把握的。因为一切从旧秩序中获得利益的人们都做了那个改革家的敌人,而一切有希望从新制度中得到好处的人,却只是一些不甚热心的保卫者。这种淡漠心情之所以会产生,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害怕那些受既存法律之惠的人,一部分则由于人类不肯轻信的天性--人们对于任何新事物都不会认真相信的,除非它已为实际经验所证明了。"我们的周院士肯定知道这个道理,他是高智商的,不会犯低级错误。中国人是最聪明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损伤自己的一根毫毛那也是划不来的。邓小平有几个?不就是一个嘛?就是仇和又有几个?我可不想做邓小平,也做不了仇和。
  袁贵仁先生荣登教育部长宝座了,大家寄希望于这个新部长。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要堕落下去,希望中国的大学象个大学的样子。但我劝大家也别希望值太高,袁部长也不是"傻瓜",人家为什么要与历史潮流抗争?顺势而为最保险,顺流而下最省力,识时务者为豪杰嘛!相信袁部长多半是"豪杰"。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 01:10:20
教育风波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8:07:54
“教育部把所谓的教学评估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新极致,新水平,新境界。由评估所推动的各种各类的造假活动达到了一个空前(但不绝后)的程度,假试卷,假记录,假分数,假教案,假就业,假教授,假数据------创造了世界高教历史上的奇迹。”

哈哈,我还见过“假状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8:08:23
写的很好,道出老当前高等教育的弊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8:09:19
官本位,浮躁是当前影响高校学术发的两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09:02:31
教育业在中国已经是夕阳产业了。没得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