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8540 13
2005-12-14
<P>讨论一下,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的启示(你有多少料)</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14 19:50:00
<P>我见过一个外国大学教授公共选择理论的课程,起名字叫democratic economy,觉得这个名字很不恰当.因为公共选择的一些理论并不一定在民主政体中才有作用.</P><P>举个中国的例子.公共选择的理论中有一个区域是讲政治商业周期(political bussiness cycle)的,意指政客为了讨好选民,会根据离选举时间的长短来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诺德豪斯对美国大选的研究发现,每任总统在上台头两年倾向于以失业率上升为代价抑制通货膨胀,而在后两年则刺激经济以增加就业(从而增加选票).另外,对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执政党在大选前民意测验的支持率越低,大选前夕的福利政策就越优厚,因为执政党要借此争取下层阶级的选票.</P><P>但是,政治家的经济政策选择并不只在民主政体中发生.之所以选举会和经济政策有关系,是因为选举将决定政策制定者的前途.但是在所有的国家里,总要有一些方法考察行政人员的业绩以便做出升迁决定的.在中国,决定做出者是中央政府,而被考察的则是地方官员.于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商业周期.</P><P>这一点可以通过93年的软着陆与前两年的宏观调控看出来.在过去十几年中,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是gdp的增长速度.为了在这个指标上形成教好的表象,地方官员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两会召开前后着重发展经济,因为临近开会的时候也是考察相对密集和频繁的时候,在这个实际经济上有好的表现更容易给上级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98年(十五大之后一年)有较小的调控,因为那次涉及的中央人事变动较小.而93年和03-04年的调控动作更大,因为那两次代表大会对高层人事变动有较大的变动,连带着影响了下层政府的人事变动,于是地方政府需要更大的经济表现来做自己的垫脚石,经济过热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P><P>先写这么多,权当抛砖引玉.同时也申请金钱奖励.</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4 19:58: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4 20:27:00
<P>lz厉害,自己又有多少料?题目很吸引人,但别人凭什么要回答你的“多少料就回答多少料”呢?你预期下的公共选择也有点太。。。题目很牛,楼主应该先抖抖料吗。</P>
<P>在下没料,正在学习。恐怕三年内仍抖不出多少真才实料来,回答完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4 20:29: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4 22:02:00
<P>被引来此方,果真见到好贴,奖励二楼50金</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5 08:29:00
谢谢斑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7 19:25:00
民主的公共选择不一定会有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