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环球企业家》
当你逐渐成为一家谁都知道但谁都不知道做什么的公司时,该怎么办?

日立中国的选择是,宣布一个立意清新、又让人们有足够想象空间的全新企业形象。8
月的最后一天,它对外发布了一个名为“食梦貘”的可爱形象,取其吞噬噩梦之意,代表日立在绿色环保领域的努力—高频率火力发电设备、脱硝装置、风力发电用变流器、水处理设备等普通消费者并不常见的技术和产品。
的确,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日立是个“最熟悉的陌生品牌”。三十年前,借助中国刚刚兴起的电视广告,一个柔美的女性声音曾让“日立彩色电视机”家喻户晓。但在这之后,随着其战略更倾向于企业级客户,将业务迁徙至电力及工业设备系统、楼宇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九大领域,日立声势渐息:它依然是一家在中国收入丰厚的公司—2008
年日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约合110
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10.8%
—只是与普通消费者渐行渐远。
一定程度上因为不希望被没有接触过1980
年代初电视广告的年轻人们彻底遗忘,也希望在新的市场中以清晰品牌形象被记住,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形象诞生了:一绿一粉的两只小象一般的生物以太极鱼姿态拥抱着沉睡,其中一只头上有角,各自身上皆有祥和而平静的图案。这是个契合亚洲文化的图案,同时不失当代人需要的清新可爱感。
据其官方解释,这形象源自《山海经》。不过,从发布会现场邀请了创作者、日本插画家加藤彩也不难看出,这一决策相当有日本特色:与中国将这只被赋予吞食睡梦能力的神兽束之《山海经》不同,食梦貘一直是日本流行文化中的符号,频见于漫画、小说甚至流行音乐中。
这多少有些隐喻色彩。就像日立在中国的形象一样,食梦貘对于中国大众属于久远的记忆。它们能同时被唤醒吗?
针对企业级客户的企业形象宣传从来并非易事。无论是布满各大机场登机廊桥的“梦想启动未来”GE
,或是“知其道,用其妙”的西门子,还是新近高举“智慧的地球”大旗的IBM
,它们注定不会像苹果的Think Different
、耐克的Just do it
一样深入人心。这就意味着更艰巨的品牌管理挑战。
“B2B
企业的公众传播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如果享有好的公众口碑,也会使购买方的企业形象受益。”资深广告人、北京奥美互动品牌小组负责人范庆南对《环球企业家》解释说,“但是像日立、IBM
这类涉及产品品类太过广泛的公司,必须为企业形象层面的传播找到一个既代表企业整体、又与各个业务单元紧密相关的最大的主诉求点。”
以IMB
最新的广告主题“智慧的地球”为例,显然,这一旨在利用智慧的力量推动地球变得更加美好的口号,包罗了IBM
所有硬件、软件、服务部门的共同理想。不过,成功的B2B
企业的大众传播之道,光找到了这个各方利益的最大公分母显然是不够的。企业新形象的启动或者新口号的播种,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还在于配合大量的、更进一步的阐释和传播,加深公众对于企业形象或者口号的认知度。
因此,在“智慧的地球”之下,IBM
接连推出了不同的小主题,试图回答IBM
的力量如何实现智慧星球的梦想—它可能是“中型企业,驱动智慧的地球“,也可能是连接医疗数据,为其赋予智慧,从病史中发现病症规律,从而“让我们共建智慧的地球”,还可能是智慧的电网、智慧的油田、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不同广告篇章的阐释,从不同角度让“智慧的地球”深入人心。
回到日立,此次的食梦貘推广方案中,安排了四个截然不同的主题:粉色的温柔风能之旅、金灿灿的恒动太阳之旅、绿意盎然的活力大地之旅以及深蓝色的纯净水源之旅,四大主题分别对应着日立的风能技术、火力发电技术、铁路交通及楼宇系统等技术和供水、污染处理系统。显然,比起就事论事的宣传这四种科技,宣传成本要高上太多。配上食梦貘,至少一切亲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