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的第三个模型
自我意识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需要有巨大的记忆能力、运算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一切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现代神经生理学已经揭示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工作机制和原理。就目前所知,大脑由万亿个纤维状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细胞通过轴突可以与数十万个其他细胞发生联系,形成或固定或暂时性的联结, 通过电化学编码方式,实现相互通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根据这个知识,我们可以建立关于普遍联系的第三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也许有助于我们对思维能力这种神奇现象的理解。
假设:
1、脑神经数量趋近于无穷多;
2、每个脑神经细胞具有与所有其他脑神经细胞联系的可能。
如果:
把其中一个细胞与另一个细胞的联系称为一个维度,那么,任意一个细胞与所有其他细胞都可能处在“无限维”的联系之中。
如果:
每个细胞与所有细胞的联系是均等的,那么所有细胞就相当于同一个细胞。这是这个模型中普遍联系方式极限的上限。
如果:
一个细胞仅仅与另一个其他细胞发生联系,这是这个模型中普遍联系和联系方式极限的下限。
所有的联系和联系方式和联系程度应当处于这两个极限之间某个具体位置,取特定的“值”,具有特定的联系程度和联系方式。也就是说,联系是不均匀的,联系方式也是不均匀的。每一个细胞和其他细胞的联系都具有具体的联系程度和联系方式。
极度不均匀的联系构成了许多局部的凝聚,这里所说的“局部”不一定是通常时空意义上的分布,而是脑神经细胞之间联系方式、联系程度的不均匀分布,每个相对独立的不均匀分布的区域形成了相对独立和相对稳定联系群落,用这种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个组织,用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凝结、记忆了元间实体。
这些元间实体相互之间的作用、相互之间的操作、运行、复制、存储、更新、变换、转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元间实体都是一个极限意义上的自我,都可能成为或发展成为一个立场,成为一个操作主体,都可能站在这个立场上关照、操控所有其他元间实体,所有自我相互作用的总合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内省方式所感知到的那种自我意识。
脑神经的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的数量极为巨大,不仅可以从外在世界中转移获得元间;将我们与外在世界发生的相互作用过程记录下来;还能对这些元间进行分解处理,从中产生出各种层次的概念以及名称、地址、代码性的元间实体,产生抽象的元间;根据外源性元间和自己先天的目的性进行比较,产生出对策;将对策本身积累成为后天的目的性;通过执行机构将后天目的付诸实践,与对象世界发生实际的物质作用,通过反馈,调整策略,导向更有利的处境。
不仅如此,经验的积累带来效率的提高,使上述能力出现了大量冗余,最终使得思维能力不仅仅作为应对外在势态的手段和工具,可以在自觉的内在环境中实现纯粹的元间演绎,这种演绎本身发展成为一种大脑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成一系列新的生活目标和需求。
这个脑神经普遍联系的模型中,至少可以容纳和形成这样几种以凝聚方式存在着的元间实体:
1、从遗传途径得来的先天的元间实体。这些实体中包含了先天的需求和目标基准;先天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机制;对外源性元间的分析和综合的处理模式和处理机制。
2、通过感觉器官从外在势态环境中转移、复制得到的外源性元间。
3、用先天能力和模式对所获得的外源性元间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处理产生的抽象元间和形象元间;通过在实践反馈环节产生的后天经验体系。
4、经验体系自己生成的内在元间环境以及纯粹通过在内在环境的演绎、运行再次产生出的由新元间实体构成的元间环境和元间需求。
无限多神经元以无限多方式实现无限多的连接这个上限和只有两个神经元相互连接这个下限都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各种不同的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处在这两个极限边界之内。
由于这也是三维空间里的具体物质实体,体积越大的大脑,如鲸鱼的大脑组织可以重达几十公斤,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联系的距离就可能较远,需要更长的轴突。轴突所占据空间、所消耗的能量也会限制神经元的数量,互连所需的能耗会迅速增加,时间会加长,互连的数量和效率会下降。相反,如果体积越小,如蜜蜂的大脑,只有几毫克,虽然神经元之间互连的效率提高了,但是神经元的数量也减少了。看来,大脑的体积、神经元数量、互连数量和效率这些物理参数相互制约,在上述两个极端情形之间,所有具体物种都只能是有限数量的神经元、有限的互联数、有限的互联效率,因此,仅就物种的个体来说,元间处理和生成能力都是有限的。
如果说“需求”作为一种元间实体直接与神经系统的互联、凝结状态相关,那么,由于生成新元间实体的能力是有限的,个体能够生成的需求种类、需求形式的种类和样式终究也是有限的,换言之,生命体的元间需求是有限的。
再则,人作为一种生物物种,神经系统的规模和性能是长期进化发育的成果,非特殊条件下不大可能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总之,没有理由认真地说“人的精神需求是无限的”。
随着量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更小空间里集成更多运算、记忆单元的装置潜力很大,单元之间完全不同的、更直接的互联方式也可能出现,有可能创造出比人脑更接近普遍联系第三个模型的新的计算装置。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揭示,神经细胞在形成神经节的过程中,该细胞的DNA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果处于不同联系方式和局势中的神经细胞,其DNA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就意味着,神经细胞的DNA也可能是一种神经活动的记忆载体。DNA巨大的存储能力可以为我们这个模型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