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05 1
2017-11-22
不得不说,林毅夫老师的新结构经济学体系逻辑性还是很强的。如果想仔细了解的话,可以先从《解读中国经济》看起,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看《新结构经济学》。下面进入正题:

       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背景是: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世界那么多发展中国家,只有日本、东亚四小龙等少数国家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绝大多数国家仍在贫穷与“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
       许多国家领导人认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因而采取的多种方式试图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靠近。如大跃进时期的中国,不惜一切代价(用林毅夫的话说,就是不顾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本正是当时中国所匮乏的,为了发展重工业,中国在利率、汇率、城乡二元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偏向重工业的制度安排,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极度扭曲。
       林毅夫认为,后发国家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循序渐进实现产业升级,而非一蹴直接模仿发达国家资本密集的产业结构。
       下面细细来说:
1、企业的自生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预期能够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赚取社会可预期的正常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否则,这个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

2、只有企业遵循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拥有自生能力。
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采用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比如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相对丰富但资本稀缺,则当地的企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市场上就会有竞争力,而从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则没有自生能力(同样一条流水线,在中国是以熟练劳动力为主,在美国则更可能以“机器换人”。)

3、要素禀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素的相对禀赋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来反映。从事比较优势产业的企业,资本积累的速度最快。当资本积累的速度超过劳动力增长速度时,资本相对于劳动力的丰裕程度就会增加,那么在要素市场上资本的相对价格会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而企业根据市场的价格信号来做决策,当资本价格越来越低时,企业,会陆续调整生产和运营方式,采取更加资本密集型的方式从事生产,或转向资本更加密集的行业,以适应新的要素结构和保持比较优势。如现在我国代工厂和车间更多地之前的东南沿海地区转向了西部地区。

4、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产业结构处于世界前列,因而新的产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通过研发和创新,不断试错来探索,创新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要素禀赋结构类似的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就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该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产业(包括技术和市场接受度)也可以为后发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一个方向。后发国家可以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更快速度向发达国家靠拢。

5、综上所述,林毅夫老师认为,后发国家的企业若从事符合该国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根据要素禀赋变化进行优化,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能够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PS:上述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反映要素相对价格的要素市场。同时ZF在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在基础设施、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作者:无敌小菜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65276/answer/834343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16 08:57:21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