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有效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与地面交通资源的矛盾,关系民生需求,运营票价受ZF调控,属于典型的准公益性行业。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尽管普遍运营亏损,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其投资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16年末,我国已有30座城市开通了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结合2016年全国各直辖市、地级市统计数据来看,仅满足申报地铁项目基本要求的城市就有55个,预计未来仍有部分城市可获批新建项目。中债资信对全国20家城市轨道交通发债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相似性,其投资、运营和偿债不仅仅内生性地依赖城市核心的定位、规划和迁移带来的运输需求,更多地还依赖股东(ZF)支持、地铁资源运作和票价带来的持续现金流。 从轨道交通行业及企业表现特点来看。前期规划方面,成熟期的轨道交通运营与城市核心的定位、规划和迁移与城市轨道交通持续运营质量密切相关,新建轨道交通项目从经济性角度一般围绕城市核心区延伸,但城市核心区受行政规划、旧城改造及新区发展等因素影响,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过程。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过程中,若城市核心远距离迁移将对企业投资运营效益和长期偿债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未来投融资方面,以现有公开资料测算,未来全国每年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直接投资规模预计在4,000~5,000亿元左右,其中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每年债券融资规模约600~750亿元,加之存续债务周转需求,轨道交通行业债券将达到千亿元左右的发行规模。偿债资金方面,轨道交通企业尽管盈利能力相对较差,但经营获现能力普遍较强且稳定性好,其偿债资金主要来源于地铁运营收入、ZF补贴以及配置沿线土地等地铁资源开发。通过估算企业在投资期、运营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流入规模及质量与企业债务的匹配情况,可以大体判断企业偿债能力。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