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1223 0
2017-11-28
摘要
  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肆意使用大自然资源,肆意破坏大自然生态环境,缺少保护大自然水资源的意识,以至于水资源越来越少。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以北京为列,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为全国人均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属于缺水地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ZF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收环境自然因素,社会认为因素等影响其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综上所述,水资源主要因子是由人为方面所影响。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我们也就引出了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风险。

关键字:水资源 污染 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利用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用于生活和生产中,而净化海水资源的代价是庞大的,是目前人类社会支撑不起的。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仅占其总水量的百分之2.5,而在这百分之2.5中又有百分之七十覆盖在南北两极而无法开采。人类 真正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一部分,约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及不平衡。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全世界的淡水资源的百分之60。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联合国在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布报告》中人为,导致目前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不善。主要存在问题有:
1:水资源严重浪费,有多大百分之30至百分之40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
  2: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水是创造能源的重要资源。

  3:用于水资源的财政投入滞后。今年来用于水务部门的官方发展援助平均每年约为30亿美元,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提供15亿美元非减让性贷款,但只有百分之12的资金用在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援助资金仅占了百分之10。

我国水资源现状:
  全国水资源总量虽约有2.8*1012m,但是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000m,约为全世界人均占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21位,北方地区只有990m,不到世界人均的八分之一。全国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m的紧张线。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资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中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水少成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干旱仍然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2:水多为患,洪灾频繁,损失重大,成为威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患;:3:水脏、水浑为害,水环境日益恶化,水体、水环境的污染使日益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建国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用水总量迅速增长,从1949年的约1 000×108m3增长到2004年的5 548×108m3。2004年全国总供水量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5%,其它水源供水量占0.3%。2004年全国总用水量5 548×108m3,其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5%。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可用的水资源每年人均不到全国平均值的1/2。此外,占38%耕地的南方拥有全国83%的水资源,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占有42%的耕地,却只有9%的水资源。由于地表水不足,只能过量开采地下水。中国平地的地下水位几乎都在逐渐下降。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m。
二:水资源的保护。
  1:合理安排农业用水:
  根据不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这一规律,把各种农作物进行优化配置,使产量和用水量达到最佳,从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益,并大力推广优化技术与计算机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完善法规政策,保护水资源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法规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应建立一系列的水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养成良好的节水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水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原则。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即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和同化废弃物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超过水的承载能力和地区发展水平能维持在环境容量限度之内,水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便具备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障条件,而规划和管理则是实施这条原则的必要手段。
结论:
维持生态生物的生命力和多样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保护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不断健全或不受损害,生命才能生存和发展。水资源规划任务之一,应设法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不断健全,保护生态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参考资料:中国旅游报,世界水资源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规划,中国水资源调查报告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