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12-7 01:00:38
1993110 发表于 2017-12-2 21:59
上述,就是价格现象问题,就是供求关系问题,等等。

也就是说,上述现象,跟所谓的谁创造就归谁之类 ...
原来是还是供求问题的。难怪北京牛肉面比武汉贵,北京人比武汉人多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1:21:57
要乖乖 发表于 2017-12-3 10:33
同样的劳务支出挣的工资(或者经营收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一样。这是根据国家的繁荣程度来定的,这就 ...
      合作要分很多层面和维度,在这种短小精悍的帖子里我不会谈这些。我们要讨论应遵守合作的基本内涵,站在国家层面则国家内所有人和物之间都是合作关系。我提出扫地和教师工资上涨问题,就在于证明“谁创造归谁”在此时此地行不通,马克思理论效用理论等经典理论都在此时此地破产了。

       至于阁下说支出收入高支出高,是事实,问题是高多少,得量化分析,不是扯平这么简单。比如储蓄率、吃穿住支出站收入比率,等等。很显然北京人随便动用一点储蓄就能在到甘肃买套房子,甘肃人能随便到北京买套房子吗?北京的汽车要限号,甘肃人拥车率是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1:31:18
pqk 发表于 2017-12-3 15:08
同样的劳务支出挣的工资(或者经营收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一样。比如扫地、教书;比如商店、餐饮。在北 ...
看来阁下还是试图用供求说明问题,只是阁下忘记了美国人比中国少,以此推理,则美国人工资应该高。想必是失业率这个数字在阻止阁下这么说,或者朝鲜、尼泊尔的数据在阻止阁下不能这么说。

我觉得谈论一个原理至少要保证这个原理具有普适性,供求在此时此地完全不具备普适性对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1:36:50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3 15:31
国奇用“合作”解释分配,可以。但还没有说到底,这个底就是“私有制”。
在私有制下,生产所需的不同的生 ...
      我的谈论与制度没有关系,因为合作与分工本身与制度没有关系。制度只是导致合作与分工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不能改变合作与分工这个基本前提。

       在合作角度看,共有制也好,私有制也好,生产资料都是领导(或资本家)与工人共同的谋生手段,这个合作特征与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是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1:46:04
曹国奇 发表于 2017-12-7 00:58
我认为合作有两大类,一是人与人的合作,一是人与物的合作。
你那第二个合作,就是无厘头的。
人与物的“合作”,
一、如果物是由该人生产或购买得到,并由该人用于后续生产,这不过是该人自己先前劳动和后续劳动的结合而已。某人生产了物,某人使用物进行后续生产,这是自给自足;购买他人生产的物,投入后续生产,这是跨时分工。
二、如果物是有某人A生产或购买得到,并授权另一人使用以进行后续生产,则为劳动的跨时分工。这种情况还是人与人的合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1:53:45
罗鹏 发表于 2017-12-7 01:46
你那第二个合作,就是无厘头的。
人与物的“合作”,
一、如果物是由该人生产或购买得到,并由该人用于 ...
谈合作不要将买卖关系带进来,这不好。作为事实,在人类的史前就存在人与物的合作。
至于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我理解它们就是一张纸两面,正面和反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1:58:04
曹国奇 发表于 2017-12-7 01:53
谈合作不要将买卖关系带进来,这不好。作为事实,在人类的史前就存在人与物的合作。
买卖关系的背后,就是合作。
你以为合作都只发生在无交换的原始人群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2:01:02
合作也好,分工也好,发生在人之间。说什么人与物的合作,语义就是混乱的。物同你合作,它能得到点什么好处?跟你分产品,分钱,分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2:05:56
你要说,人与物相结合进行生产,也就罢了,这里不涉及利益关系,只是单纯地描述生产。你要用“合作”一词概括,你就露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8:23: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6 22:12
终于回到我的轨道了。利润归资本家所有,不归雇佣工人。营业盈余与折旧,您去统计局网站查查,看看是怎么回 ...
(一)关于利润与折旧
既然你让我去统计局网站查查,那么我们就用查来的信息说话。统计局网站的解释是:
(1)工业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3)营业盈余  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看清楚了吗?增加值中利润与折旧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会计科目,企业的利润只能计入营业盈余,并且只有扣除了包括折旧在内的另外三个科目以及生产补贴后的剩余部分才叫做利润,它根本就不包括折旧。而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根本就不是你说的“增加值都是劳动创造的”、“折旧也是新增价值”!因此,它根本就不包括在利润之中!
你一个会计竟然会把折旧也说成是利润,那不是冒牌又是什么?

(二)关于“你的轨道”
(1)马克思从来都认为,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下,剩余价值或利润“自然而然”地归资本家所有。你把这个叫做所有权逻辑,并且承认《资本论》中也有所有权逻辑。现在这个逻辑怎么就成了你的轨道,难道你为了脸上的遮羞布连自己说过的话也要否认,不惜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了?
(2)“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下,剩余价值归工人所有,利润应当分给工人”就是你自己编造的逻辑,并且将它杜撰成《资本论》的逻辑。通过歪曲《资本论》来批判《资本论》,你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但这确实是你的轨道,并且你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轨道。
(3)为了批判《资本论》,你又用括号一括,把固定资产折旧也括成了利润,从而把自己所说的“把利润分给工人”偷换成了“把利润和折旧都分给工人”,以此来证明你自己强加给马克思的“把利润分给工人”的结果就是“资本家将本金白白给雇佣工人”。这一做法不仅暴露了你对经济常识的无知,也暴露了你对会计科目的无知,恰恰是搬起石头扎了自己的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9:43:39
曹国奇 发表于 2017-12-7 01:36
我的谈论与制度没有关系,因为合作与分工本身与制度没有关系。制度只是导致合作与分工的具体形式有 ...
你把人分为资本家和工人,这本身就已经是默认在私有制之下的分类了。
需要他人合作,就已经是有求于人了,已经是默认你我有别了。这都是所有制问题。
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是人人是自己的领导,人人万能,生产资料公有,自己需要什么就去生产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9:51:11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08:23
(一)关于利润与折旧
既然你让我去统计局网站查查,那么我们就用查来的信息说话。统计局网站的解释是: ...
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办法

一、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推导

工业企业计算增加值有两种算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报产产品对应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
    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报产产品对应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这里报产产品对应中间收入所含进项税,一般取本期实际抵扣的进项税,是外购商品或劳务入库或进账核算的进项税,而不是真正的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应缴增值税+应缴其它税

    营业盈余=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折旧-劳动者报酬-应缴其它税
将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代入公式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应缴其它税+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折旧-劳动者报酬-应缴其它税
          =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
显然,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公式相同,实际是同一公式。
二、二者计算值不同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两种办法计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原因是什
么呢?
主要原因是营业盈余与应缴增值税的取值不同,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将营业盈余取为营业利润(假设生产补贴为0),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取为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营业收入对应销项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对应进项税
这里,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对应进项税,一般取的是本月实际抵扣的进项税,是外购商品或劳务入库或进账核算的进项税,而不是真正的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也就是说,报产产品中中间投入进项税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进项税在实际计算时取同一值——外购商品或劳务入库或进账核算的进项税

显而易见,营业盈余与营业利润不相等,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与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也不相等。
我们可以计算出营业利润与营业盈余的差值及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的与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的差值。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不含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
营业盈余=报产产品不含税总产值-报产产品不含税中间投入-折旧-劳动者报酬-应缴其它税
如果报产产品成本核算时,全部投入取值与营业盈余核算相同(实际可能不同),营业盈余也可表示为下式:
营业盈余=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含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盈余=营业毛利-报产产品毛利+投资收益
这里,我们将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称为公司费用,在计算营业盈余与利润总额或营业利润时公司费用视为相等。
报产产品应缴增值税-营业收入应缴增值税
=(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报产产品中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营业收入所含销项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所含进项税)
=报产产品所含销项税-营业收入所含销项税
这里,我们假设报产产品中中间投入进项税与营业收入中中间投入进项税相等(正如前文所述)。
以上便是生产法与收入法在实际计算中不相等的原因,如果严格按照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规定,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其实是相等的。
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区别的意义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只有一个总结果(表面看来),而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却有内容——增加值的组成部分为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便是生产法与收入法相区别的意义。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可以使我们知道中间投入的情况,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使我们知道了增加值的分配情况。
这样我们既了解了中间投入的情况,又了解了增加值分配的情况。
营业盈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生产的情况。我们想了解生产情况时,我们应看营业盈余。
营业利润反映的是销售的情况,我们想了解销售情况时,我们应看营业利润。
当销售与生产相同时(指完全相同),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考虑时,营业利润与营业盈余相同(前提是营业盈余核算数据与报产产品相等)。
我们以上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均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的,与收付实现制结果还有不同,实际上由于增加值的分配作用较强,我们应该用收付实现制计算增加值,而且应该用收入法计算。这样我们计算的增加值可靠性较高,更接近实际。劳动者实际得到多少报酬?国家实际得到多少税收?投资者实际分得了多少盈余?实实在在的增加值加在一起才是真正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信度才高。


以上是我研究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结果。统计局将营业盈余理解为营业利润是错误的(假设生产补贴为0)。您只知道照抄,但是发现不了错误。

折旧是新增价值无疑,这一点您如果不知道,只能说明您不理解增加值的意义。
增加值中没有财务权责发生制的利润,只有营业盈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09:57:28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08:23
(一)关于利润与折旧
既然你让我去统计局网站查查,那么我们就用查来的信息说话。统计局网站的解释是: ...
工业企业的几种利润及相互关系
一、工业企业的几种利润
工业企业利润分成四种:账面利润、生产利润、营业盈余及现金利润。
(一)账面利润
账面利润有四种: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取负值)+其它+公允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成本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毛利
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其它业务毛利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取负值)+其它+公允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取负值)+其它+公允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如果把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称为公司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等称为其它损益,营业利润表示为营业毛利减公司费用加其它损益,则有: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毛利-公司费用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毛利+其它损益
=主营业务毛利-公司费用+其它业务毛利+其它损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毛利-公司费用+其它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主营业务毛利+其它业务毛利-公司费用+其它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生产利润
生产利润分四种(与账面利润对应),生产利润1、生产利润2、生产利润3、净生产利润。
生产利润1=报产产品毛利-公司费用
生产利润2=报产产品毛利-公司费用+其它业务利润+其它损益
生产利润3=报产产品毛利 -公司费用+其它业务利润+其它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生产利润2=生产利润1+其它业务利润+其它损益
生产利润3=生产利润2+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生产利润=生产利润3-所得税
但一般我们以生产利润1作为标准生产利润,因为生产利润1没有考虑其它非生产因素。
报产产品毛利的说明:
转出生产毛利=报产不含税商品产值+报产自制半成品价格+转出劳务-转出成本-半成品差异
分配生产毛利=报产不含税商品值+报产自制半成品价格+转出劳务-分配成本-半成品差异
商品生产毛利=报产不含税商品值-报产商品成本
在计算生产利润时,一般取转出生产毛利。
(三)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不含增值税的其它税额(一般在公司费用里列支,简称其它税,下文用简称,其它税不含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营业盈余也分为四种:营业盈余1、营业盈余2、营业盈余3、净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1=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增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营业盈余2=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 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其它损益
          =增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其它损益
营业盈余3=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 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其它损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增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其它损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净营业盈余=营业盈余3-所得税
这里,增值(不是增加值,增加值等于增值加上应缴增值税)等于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我们一般把营业盈余1作为标准营业盈余,因为营业盈余1没有考虑其它非生产因素。
有关说明: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折旧等均是生产单位、辅助部门、公司费用中合计数。生产单位指的是可以独立核算成本的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部门指的是独立核算的动力、运输等辅助部门(其发生的费用转往生产单位、辅助部门、公司费用中)。公司费用即上文所说的各种费用。
(四)现金利润
现金利润等于现金收入减去现金支出,即等于现金流量,用公式表示为:
现金利润=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期末账户货币资金-期初账户货币资金
现金利润=经营现金利润+投资现金利润+筹资现金利润
二、四种利润概述
账面利润、生产利润及营业盈余均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现金利润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即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一年一次,现金利润是每月核算一次)。
账面利润即财务报表利润,主要是给外部主管部门或股东看的,使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一个按会计制度计算数据的了解,但企业经营者也应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生产利润主要是给企业经营者看的,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利润情况。
营业盈余主要是计算增加值时需要用的数据,虽然该数据主要用于向外报数,但企业经营者更应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现金利润主要是给经营者看的,主要了解企业现金流动情况。
账面利润的信息是销售了多少产品、进行了多少投资、资产的变化等,赚(亏)了多少钱。
生产利润的信息是生产了多少产品,赚(亏)了多少钱。
营业盈余的信息是生产的产品扣除了消耗后赚(亏)了多少钱。
现金利润的信息是实实在在流入、流出多少钱(现金——银行存款,现金),本期现金的增加(减少)。
企业经营者优先考虑的应是现金利润,因为企业运转必须有流动资金,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怎样能够增加现金利润呢?一是增加产出减少投入,二是增加回款减少付款。
企业经营者应该关注生产利润,假如生产利润过低(一般用利润率衡量),企业很难获得较高现金利润及有较高账面利润,生产利润是现金利润、账面利润的基础(销售的毛利率实际也就是生产的毛利率,只不过是结构的不同,销售是全部报产拿出一部分销售,一般企业产销率均小于100%)。企业增加生产利润的办法是增加产值和减少成本。
企业经营者也应该重视营业盈余,其实主要是了解产出是多少,各项投入(材料、动力、其它、劳动者报酬、折旧、税收等)是多少。企业增加营业盈余的办法当然也是增加产值(产出)和减少各项中间投入及其它投入。
企业经营者最后考虑的是账面利润,一般账面利润都是为了一定目的做出来的(主管部门要求,规避所得税等),账面利润应该做的让有关部门满意。
现金利润、生产利润、营业盈余是相对真实的利润,账面利润是相对虚假的利润(一般是做出来的利润)。
三、几种利润之间的关系
(一)账面利润与生产利润之间的关系
我们用主营业务利润与生产利润1对应,营业利润与生产利润2对应,利润总额与生产利润3对应,净利润与净生产利润对应。
主营业务利润-生产利润 1 =主营业务毛利-报产产品毛利
营业利润-生产利润2=主营业务毛利-报产产品毛利
利润总额-生产利润3=主营业务毛利-报产产品毛利
净利润-净生产利润=主营业务毛利-报产产品毛利
特殊情况:当主营业务毛利等于报产产品毛利、其它业务利润为零)、其它损益为零、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等于零时,账面利润与生产利润(三种生产利润归为一种)相等。
(二)生产利润与营业盈余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们把生产利润1与营业盈余1作为标准生产利润与标准营业盈余,因此,我们主要研究生产利润1与营业盈余1的关系。
生产利润1=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报产产品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盈余1=报产产品不含税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生产利润1-营业盈余1= -(报产产品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同理可推得:
生产利润2-营业盈余2=-(报产产品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生产利润3-营业盈余3=-(报产产品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净生产利润-净营业盈余=-(报产产品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备注: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其它损益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为共同项,消掉。
假设成本计算与营业盈余计算所取的数据相同,成本计算正确,则有下式成立 :      
生产利润-营业盈余=-(成本+公司费用)+(成本+公司费用)=0
即生产利润等于营业盈余。
在实际核算中,由于各种因素,二者所取数据一般并不相同。成本核算中有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营业盈余计算时,不考虑此费用。成本核算中有以前月份的自制半成品本月领用使用,营业盈余计算时只计算本月实际领用的外购材料、半成品、动力费等等。生产利润和营业盈余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相等。
实际的营业盈余与生产利润关系如下:
营业盈余1=转出生产利润1+(广义在产品期初余额-广义在产品期末余额)
(三)帐面利润与营业盈余的关系
主营业务利润与营业盈余1对应:
主营业务利润-营业盈余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报产产品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假设营业盈余1所取数据与主营业务利润所取数据在公司费用中是相等的,则有:
主营业务利润-营业盈余1=主营业务毛利-营业盈余毛利 1
营业利润与营业盈余2来对应: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它损益
营业盈余2=报产产品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其它损益
营业利润-营业盈余2=(主营业务收入-主营营业成本+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它损益)-(报产产品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其它损益)
假设营业盈余2所取数据与营业利润所取数据在公司费用中是相等的,则有:
营业利润-营业盈余2=(主营业务毛利-营业盈余毛利1)
利润总额与营业盈余3来对应: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它损益+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营业盈余3=报产产品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其它损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盈余3=(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报产产品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 )
假设营业盈余所取数据与利润总额所取数据在公司费用中是相等的,则有:
利润总额-营业盈余3=主营业务毛利-营业盈余毛利1
净利润-净营业盈余=主营业务毛利-营业盈余毛利1
营业盈余毛利1=报产产品产值-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其它税+公司费用
营业盈余毛利1=营业盈余1+公司费用
公司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盈余1=不含税产值-生产辅助公司外部及内部直接费用-外购商品成本
(四)、现金利润与净利润、净生产利润、净营业盈余的关系
现金利润=本期经营回款-本期开发票总额+(期末应付帐款-期初应付帐款)+(期末职工薪酬-期初职工薪酬)+(期末应缴税费-期初应缴税费)+(期末其它应付款-期初其它应付款)-(期末其它应收款-期初其它应收款)-(期末预付帐款-期初预付帐款)-(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在建工程-期初在建工程)+本期折旧+本期净利润
现金利润=本期经营回款-本期开发票总额+(期末应付帐款-期初应付帐款)+(期末职工薪酬-期初职工薪酬)+(期末应缴税费-期初应缴税费)+(期末其它应付款-期初其它应付款)-(期末其它应收款-期初其它应收款)-(期末预付帐款-期初预付帐款)-(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在建工程-期初在建工程)+本期折旧+净生产利润+主营业务毛利-报产产品毛利
现金利润=本期经营回款-不含税产值-其它业务收入-销项税+(期末应付帐款-期初应付帐款)+(期末职工薪酬-期初职工薪酬)+(期末应缴税费-期初应缴税费)+(期末其它应付款-期初其它应付款)-(期末其它应收款-期初其它应收款)-(期末预付帐款-期初预付帐款)-(期末广义材料-期初广义材料费)-(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在建工程-期初在建工程)+本期折旧+净营业盈余

以上是我对工业企业利润的研究成果。看看后谈谈感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18:11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08:23
(一)关于利润与折旧
既然你让我去统计局网站查查,那么我们就用查来的信息说话。统计局网站的解释是: ...
(1)工业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这是您从统计局网站查的?工业总价值?——是增加值吧?
以下是我复制的:
 
1 问:如何核定企业的增加值?

 答:对于某一企业来说,可以按照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或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来计算其增加值。

这个贴子,只能证明您对增加值概念根本不理解。
增加值我已经研究十几年了,并算过无数次增加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23:39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08:23
(一)关于利润与折旧
既然你让我去统计局网站查查,那么我们就用查来的信息说话。统计局网站的解释是: ...
关于利润的问题,那是我研究的专题之一,您没有研究当然不知道利润有多少种。
我已回复,但审核尚未通过。您如果想知道,我的主题文章中有。

现金利润=现金收入-现金支出,马克思时代资本家恐怕是这样算利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39: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09:51
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办法

一、        生产法计算增加值与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推导
你可真不要脸,先是要我“营业盈余与折旧,您去统计局网站查查,看看是怎么回事。”当我查来了,证明了你的无知,你又说“统计局将营业盈余理解为营业利润是错误的”。你这不是自己掴你自己的嘴吗?

其次,你自己怎么研究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既然你在经济学的范围内讨论利润分给工人的问题,那么你就必须使用经济学所说的利润,否则,你说的就不是经济学的意义上的把利润分给工人,而是你个人意义上的把利润分给工人,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把利润和折旧都分给工人。
退一步讲,即便马克思像你所强加的那样,说要把利润分给工人,那么他说的也绝不是把利润和折旧都分给工人。因为这样的话除了你自己以外,全世界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这样说了。
所以,如果这样分的结果是“资本家将本金白白给雇佣工人”,那也不是从经济学、更不是从马克思那里得出的结论,而是从你自己的假设中得出的结论,从而只能证明你的假设违反了经济常识。

另外,你不管用何种方法计算,如何解释,你就明确回答,固定资产折旧到底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还是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到底是不是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44:55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0:39
你可真不要脸,先是要我“营业盈余与折旧,您去统计局网站查查,看看是怎么回事。”当我查来了,证明了你 ...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其中错误几乎没有——至少我没有看出来。折旧是新增价值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您都不知道,说明您关于增加值的知识太少了。再研究研究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47:3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0:18
(1)工业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这是您从统计局网站查的?工业总价值? ...
这个因为不是复制,打错了,应该是增加值。下面的两项都是复制。从营业盈余那一项以及我的解释中都可以看出,确实是打错了,应该是增加值。
你研究了几十年,算过无数次,怎么还会把折旧归入利润?难道你研究和计算的成果就是你的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51:1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0:23
关于利润的问题,那是我研究的专题之一,您没有研究当然不知道利润有多少种。
我已回复,但审核尚未通过 ...
马克思分析的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所以只需要假设商品都按照它们的价值来销售就足够了,根本就不需要你这个现金利润的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52:19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0:39
你可真不要脸,先是要我“营业盈余与折旧,您去统计局网站查查,看看是怎么回事。”当我查来了,证明了你 ...
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增价值——增加值的一部分。

现金利润=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当没有应收应付款项时没有投资筹资现金流时,有:

现金利润=净利润+折旧

现金利润是计算投资回报的指标,您可以查一查有关投资回报期的计算。

营业盈余统计局误为营业利润,那是统计局的错误,我知道您看不出来只能是照抄,果然果然。

我不明白的是您照抄也就罢了,怎么会抄错?把增加值抄为工业总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0:57:11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0:51
马克思分析的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所以只需要假设商品都按照它们的价值来销售就足够了,根本就不需要你这个 ...
您难道不知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吗?拿出一个特殊性的案例(黑天鹅)就可以反证一般性的错误。
全称命题那是要用完全归纳法才能证明的,很难证明,但证伪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00:16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0:47
这个因为不是复制,打错了,应该是增加值。下面的两项都是复制。从营业盈余那一项以及我的解释中都可以看 ...
您也不想想,我会错吗?现金利润是我研究的专题之一,我研究现金利润与其它利润的关系那可是独创。

审核还未通过,您可以到主题文章中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04:06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0:47
这个因为不是复制,打错了,应该是增加值。下面的两项都是复制。从营业盈余那一项以及我的解释中都可以看 ...
通过本章投资管理的学习:掌握投资决策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企业投资的意义和分类;熟悉企业对内、对外投资的形式及其具体管理。
同学们本讲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投资回收期法
(1)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项目每年获得的净收益额+收回的固定资产折旧
(2)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应考虑各年年末的累计现金净流量与各年末尚未回收的投资额。
投资回收率法
公式:投资回收率=年现金净流量÷投资总额*100%
如果有关方案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那么,在计算投资回收率时,首先要计算出各年现金净流量的平均值,再将其代入投资回收率计算公式。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现金净流量即所谓现金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16:4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0:44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 ...
增加值是新增的价值是从总体上而言的。
假设固定资产的折旧周期为二十年,那20年固定资产的投入所减少的增加值与折旧所增加的增加值正好相抵,所以20年总的增加值正好就是全部新创造的价值。假设企业按照每年的折旧率更新固定资产,那么每年固定资产更新减少的增加值就与每年折旧增加的增加值正好相抵,所以每年的增加值也正好等于每年新创造的增加值。
上面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常识,也是一个基本的会计常识。你研究了几十年,算过无数次,竟然还不知道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竟然还会把折旧当成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还会把折旧归入利润,除了证明你不懂经济常识以外,只能证明你就是个冒牌会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21: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0:52
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增价值——增加值的一部分。

现金利润=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当没有应收应付款项时没有 ...
打字打错很正常,下面所有项目和解释都没有错,完全可以证明只是打错了。不然你如何解释下面的解释没有错呢?
打错字不要紧,承认了,改正过来了,与所有的解释一致了,根本就不是实质性的问题。

但不知道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竟然还会把折旧当成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还会把折旧归入利润,并且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理解错了,那就是实质性问题了,因为这充分证明了你就是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30:09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1:21
打字打错很正常,下面所有项目和解释都没有错,完全可以证明只是打错了。不然你如何解释下面的解释没有错 ...
您错了还不认账还胡说这就有点那个了。
别说是您的错误,就是统计局的错误我都可以发现,教科书中的错误我都可以发现——我发现的错误很多的。

还是回去学它几天再来发言,否则只是暴露您的无知。搞经济学,连增加值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实在是难以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31: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0:57
您难道不知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吗?拿出一个特殊性的案例(黑天鹅)就可以反证一般性的错误。
全称命 ...
马克思分析的是整个资本家阶级,不是资本家个人,个人是不能证明由个人构成的整体的,你不懂吗?
例如,宇宙间总的能量是守恒的,你能用某些地方能量有增有减来证明总的能量不守恒吗?
所以,你用特殊性和一般性来证明个人的情况可以推翻整体的结论,只能证明你根本不懂个体与整体的逻辑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34:1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1:00
您也不想想,我会错吗?现金利润是我研究的专题之一,我研究现金利润与其它利润的关系那可是独创。

审 ...
我没有说你的现金利润错,因为它与我们的讨论根本无关。
而与我们讨论有关的利润、折旧、增加值等概念,你确实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37: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7 11:31
马克思分析的是整个资本家阶级,不是资本家个人,个人是不能证明由个人构成的整体的,你不懂吗?
例如, ...
大前提:整个资本家都是那样的;
小前提:某某是资本家;
结论:某某也是那样的(可某某不是那样的)。

大前提:天鹅都是白色的;
小前提:它是天鹅;
结论:它是白色的(可实际它是黑色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7 11:39: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7 11:04
通过本章投资管理的学习:掌握投资决策经济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企业投资的意义和分类; ...
投资回收期指的是以现金形式收回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而是说那些还未折旧的固定资产就不是资本家的资产了。
未折旧的固定资产是以固定资产形式存在的本金,它们依然是资本家的资产,哪里有白白送给工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