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5-12-27 09:59:00
好文章,比较好的体现了张五常的观点和分析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3:50:00
以下是引用jackma在2005-12-26 20:33:16的发言:

我直接批驳的就是张五常关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发明了新的反危机措施,不像其他国家那样靠外汇储备而是靠紧缩银根反危机成功的,不是说张五常其他说得对,而是这是最明显的错误。文章中说的“炒高金价”,和货币危机期间“炒高美元”本质并无不同,就是投机性攻击。

张五常神神道道的,不少人真被忽悠了,其实挂美元、挂黄金、挂一篮子商品原理都是一样,承诺金价不变和承诺对美元汇率不变本质都一样,就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所谓通过一篮子商品价格平价调整汇率也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过这确实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至于“货币危机”,在二十世纪的几个经典案例实际上都是“债务危机””,张兄,90年代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多数国家的危机根本就不是债务危机,很多国家也根本没采用浮动汇率,香港更是在毫无外债的情况下被攻击。Krugman的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还和政府债务有关,Obstfeld的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完全和政府债务乃至国家外债无关。张兄如果对这一领域有兴趣,我可以推荐几篇文献。

似乎你也同意有些危机国家也使用了紧缩银根反危机,那很好,这表明你也同意所谓"朱镕基的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的“管理浮动”的货币制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其它国家是用外汇储备来守汇率,用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而朱镕基是用货币政策来守汇率"是胡说八道,因为别的国家也用货币政策守汇率,并且有不少失败的例子。

知识分子问题不说也罢,只是有人一知半解提钟庭耀事件才插几句,本来就与主题无关。

顺带给某些人扫扫盲,Michael Woodford在《世界商业评论》世界前200位经济学家中排名28,这个排名是否权威见仁见智,但也可以看出Woodford在学界的地位。

东亚金融危机的前一年,1996年,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其GDP的将近10%(我记得好像是8点几),是靠大量外资进入,以资本项目来弥补国际收支的,这种状况在此前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当然程度不一定有这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某些突发性的因素导致信心突然改变,大量外资撤出,加之自身金融系统的不完善,出现支付困难,进而导致货币危机和本币贬值,这难道不是一场债务危机?东南亚其他几个重灾区发生的事情也都大致相仿。

九十年代欧洲和香港的情形当然有所不同,但把欧洲和香港发生的事情称之为“货币危机”只怕也是言过其实了。当然,不会所有的“货币危机”都是债务危机,但东亚金融危机以及二十世纪的主要经典案例都确实与负债有关。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解释不了东亚和拉美发生的事情,这根本不是一个单纯的“信心”或者“预期”的问题。而克鲁格曼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货币危机理论倒确实与经常项目逆差以及债务有关。而作为我这样的业余学习者,更关心的倒不是谁的模型说了什么,而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同情形下的“债务危机”,处方也不会相同。东南亚这种情况,紧缩政策不会无效,也不会“紧缩不了”。而一战后德国是“紧缩无效”,也不想紧缩。因为通胀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赖账手段。事实上直到二战爆发,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还不如向国外的贷款多,其核心生产能力也没有受到任何触动,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而拉美是“紧缩不了”,50,60年代的“进口替代战略”,70年代的大搞福利,已经形成了相当多的且有势力的利益集团,就像一个吃光当尽的人,又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突然要他勒紧裤腰带还债,他当然不干。

“守美元”,“守黄金”,“守宏观指标”当然不同,而且是本质不同,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上个世纪初以来一系列的国际汇兑制度演变了。根本就在于什么样的货币制度有更低的交易费用。而张五常的出发点和核心论述是:守住购买力平价可以降低制度费用,他的错误也正在于此。

但若是张五常的上述论述站得住脚,接下来的事情他没有问题。如果购买力平价可以守得住,资本项目就不会出问题。如果产品市场完全无套利,那么金融市场当然也完全无套利,众所周知:跨国资本流动原因在于资本收益和风险的不同。事实上,张五常也没有去分析资本项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4:50:00

张五常说谁“发明”了什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可不必认真。重要的是他究竟说了什么实质内容。

在这个版面上,我的看法是,谁都可以反对任何人的观点,骂娘也可以,骂我张三李四的娘也无任何问题。但是不相干的问题还是不扯为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6:30:00
以下是引用张三李四在2005-12-27 13:50:59的发言:

东亚金融危机的前一年,1996年,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其GDP的将近10%(我记得好像是8点几),是靠大量外资进入,以资本项目来弥补国际收支的,这种状况在此前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当然程度不一定有这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某些突发性的因素导致信心突然改变,大量外资撤出,加之自身金融系统的不完善,出现支付困难,进而导致货币危机和本币贬值,这难道不是一场债务危机?东南亚其他几个重灾区发生的事情也都大致相仿。

九十年代欧洲和香港的情形当然有所不同,但把欧洲和香港发生的事情称之为“货币危机”只怕也是言过其实了。当然,不会所有的“货币危机”都是债务危机,但东亚金融危机以及二十世纪的主要经典案例都确实与负债有关。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解释不了东亚和拉美发生的事情,这根本不是一个单纯的“信心”或者“预期”的问题。而克鲁格曼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货币危机理论倒确实与经常项目逆差以及债务有关。而作为我这样的业余学习者,更关心的倒不是谁的模型说了什么,而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同情形下的“债务危机”,处方也不会相同。东南亚这种情况,紧缩政策不会无效,也不会“紧缩不了”。而一战后德国是“紧缩无效”,也不想紧缩。因为通胀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赖账手段。事实上直到二战爆发,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还不如向国外的贷款多,其核心生产能力也没有受到任何触动,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而拉美是“紧缩不了”,50,60年代的“进口替代战略”,70年代的大搞福利,已经形成了相当多的且有势力的利益集团,就像一个吃光当尽的人,又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突然要他勒紧裤腰带还债,他当然不干。

“守美元”,“守黄金”,“守宏观指标”当然不同,而且是本质不同,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上个世纪初以来一系列的国际汇兑制度演变了。根本就在于什么样的货币制度有更低的交易费用。而张五常的出发点和核心论述是:守住购买力平价可以降低制度费用,他的错误也正在于此。

但若是张五常的上述论述站得住脚,接下来的事情他没有问题。如果购买力平价可以守得住,资本项目就不会出问题。如果产品市场完全无套利,那么金融市场当然也完全无套利,众所周知:跨国资本流动原因在于资本收益和风险的不同。事实上,张五常也没有去分析资本项目。

呵呵,原来张兄认为欧洲货币危机、香港乃至新加坡的危机统统不是货币危机,只有债务危机引起的货币危机才是货币危机,这样的辩论我可甘拜下风。

张兄可以比较一下亚洲各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负债水平,债务负担到底多严重,只因为这些国家有债务就把货币危机归咎于债务危机有说服力吗?“其它国家大致相仿”也太简单了吧,恰恰相反,亚洲国家的情况差别极大,我没看出相仿在那里。

东南亚国家紧缩有效吗?有必要吗?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斯蒂格利兹和IMF的吵翻了天,不过根据张五常的原意,是通过紧缩银根维持价格稳定以致汇率稳定,东南亚国家的紧缩银根并没有维持汇率稳定。相反,在IMF的药方下,亚洲国家的汇率仍然不稳,在印尼更是引起社会动荡。

守黄金守美元守宏观指标是否本质不同在这里只怕是辩不清的,这要看各人对“本质”的理解。

所谓守购买力平价是无稽之谈,世界各国商品价格千差万别,怎么个守法?就算是只守美国,美国各种商品在各个地方也不一样,那就只能守黄金,石油等标准商品的平价,中央银行得从早到晚盯着美国这些商品的价格调整汇率。退一万步,就算这些做到了,交易成本也不会低,国际市场上交易用美元结算,交易方随时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更进一步,实证研究已经发现,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从来不成立。其实要照张五常这种搞法,还不如直接让汇率自由浮动。

最后,即使购买力平价成立也不意味着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不会失衡,O.R.的经典教科书中的基本模型、克鲁格曼的货币危机模型都能在购买力平价假设条件下得到资本和经常项目可能失衡的结论。

总之,张五常不但是在细节上不严谨,而是本质上胡说八道。经济学被他搞成了巫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7:07:00

1)早就想把这本休谟的经济论文集传给大家,本人认为非常好,其中论货币一章也非常经典。

2)本人支持JACKMA,收缩银根是治标不治本,如同西药,解决货币危机还需要中医的综合治疗。另外,“其实挂美元、挂黄金、挂一篮子商品原理都是一样,承诺金价不变和承诺对美元汇率不变本质都一样,就是一种固定汇率制”,本人赞同,表面上看是挂这个和挂那个,但这只是手段,我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符合货币的本质和其规律。

3)论坛应欢迎有识之士来踩大粪的(是那种大多数人认为是大饼的大粪),让臭味弥散开来,以警示众人。希望JACKMA这只茶壶多倒些饺子出来,只有把壶盖揭开了,hehe

袋子

35844.rar
大小:(291.75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0 09:00: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