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商品交换关系与社会分工,我个人认为:在讨论商品关系的建立与人类社会分工那个是前提和后继之前,要先认识个别劳动生产力的差异如何产生,这个才是理解为什么会使个人选择成为与人进行商品交换的社会人或选择自给自足的自然人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形态问题。因为,我认为商品交换的出现只要是人类中个人之间的劳动力的使用产生了个别劳动生产力之间的差异异致的,社会商品交换是个人从自给自足的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体现,个人在成为社会人与社会中的他人进行商品交换之前,其实,己经有一个先于社会商品交换的针对个人自我对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以及拥有的生产资料等资源资的管理、分配甚至说自我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资源交换和优化配置的行为,这种为了个人自身的生存以及发展的有目的活动,其实也可称为了自我劳动,但劳动对象不是相对于社会,而是相对于自己的本我或自我需求目标标准,这是一个使身外之物的使用价值(价值事实)与自我价值或劳动目的相符合以及同一化的过程。
而社会商品交换的目的也如此。从主观上,不过是主体个人为了实现劳动力和时间以及拥有的生产资料资源等节约以及这些资源的使用价值优化配置和自我价值观得以解放,客观上劳动主体在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作用在客观对象上,当这个劳动对象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河流、植物、生物以及一切自然物质、能量时使它们转化为劳动主体可控制性和更具确定性的资源,我把它们称之为生产资料,不同的是,在把人类社会或他人作为劳动对象时则要考虑到客观上社会中他人的心理感受,尊重他们的道德等人性价值以及他们拥有的生产资料等资源优化配置,而对自然环境等未成为人类可控性确定性的生产资料财富资本时的,则更多的尽力以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以所谓征服与改造等暴力态度,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认为当今人类要更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要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人,而作为物这个对象的价值观也应该解放。因为,传统的观念其实连人类自己的成员都以单行盗的“独夫”心态来对待,从历史的社会制度的阶级分化以及对立与经济学理论的阶级立场就可见一斑,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物的统(同)一的结合,这个结合是以一种和谐的、系统的、互惠互利的多赢状态来实现的,这不是通过平均化价值分配而是在遵重人与物的差异性以及“个人~社会~自然”的效率等级和自然特性差异对“人类社会~地球生态大系统之间互择互适的进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来进行资源分配与交换,才能天地人“三盗既谊,三才既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自给自足的相对孤立的自然人到到相对的群居部落具有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社会人的社会属性……,这正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人类随着人类社会己不再是像以前那样面对自然生态充满敬畏而是有举足轻重影响地球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甚至毁灭地球的武器的更大种族体系时,人类是否有想过自己也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员?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中的生物在共同维护生态系统中也是一个类似于社会分工方式维护大系统的,万物之所以能进化到现在这样,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就是有其自主与他物竞争适应自然的能动特牲与被自然选择成为比他物更优胜的替代性的统一,进化不是单一被动的自然选择也非无视自然的自主选择,而是互适互择,任何一方面过头了,都会产生脱节退化甚至自取灭亡。
有些人类学者或思想家从人类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利益出发把人类看作是超脱于自然的异化而随心所欲的支配甚至浪费破坏自然生态资源,这是非常危险的,人类对自然的劳动生产过程不能仅仅看作满足人类社会以及某些集团的劳动目的,当这种劳动目的不符合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时,这种劳动目的就是过度的“贪欲”,是脱离了自然与人相谊相安的底线,自然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一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有时对人类就体现为自然灾难。
当人类社会连自身同类的价值分配矛盾都没法解决,都在与对方互为敌方争夺地球资源,以暴力方式征服甚至消灭对方和不加以考虑生态系统的规律而改造自然时,是否有考虑过资源的有限性危机正在日益严重?这也难怪有一些像霍金那样的科学家整天像疯子一样警告人类要灭亡,必须想办法逃离地球去寻找另外可征服随人类意愿改造并让人类生存的星球,其实,现在地球生态还未到那一刻,为什么不在现在就再次回归融入自然,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但首先是人类自己的和谐相处,“万物皆备于我”就把万物的标准与我心的目的相融,从而“物中有我,我中有物”,诚待环境对象的标准或需要目标与“我”的劳动目的统(同)一化,让物的运行规律与“我”的价值规律一致,使“物即是我,我即是物”,这就就是人与物的帕累托改进的交换,可以事半功倍,这才是“正”行,才是符合价值事实的价值判断,才是实事求是,才是“知行合一”,才是“天人合一”。才能“我心即宇宙”或“宇宙即我心”,才能“宇宙在乎于手,万化生乎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