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12-12 08:58:41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2:59
你还是没理解我把它换成“你”的意思,这不是拟人化而是相对性的问题,你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那 ...
我没有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我的意思是,主客体都在动,但“动”法不一样,客体是自然运动,主体具有认识功能。我不认为自然物也有灵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08:59:00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2:59
你还是没理解我把它换成“你”的意思,这不是拟人化而是相对性的问题,你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那 ...
我没有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我的意思是,主客体都在动,但“动”法不一样,客体是自然运动,主体具有认识功能。我不认为自然物也有灵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08:59:2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2:59
你还是没理解我把它换成“你”的意思,这不是拟人化而是相对性的问题,你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那 ...
我没有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我的意思是,主客体都在动,但“动”法不一样,客体是自然运动,主体具有认识功能。我不认为自然物也有灵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09:10:2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3:04
老子认为人是后天存在,也就是说自然界本不存在人类社会的“情理”?
一一一一一
什么是后天存在?老子怎 ...
人后天存在就是进化论思想嘛,先有自然界后有生物和人嘛。
人类社会的情理,就是好坏判断的价值观嘛。
《老子》有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休谟所说的“世间万物本身既不高尚也不卑微,既不可爱也不可恶既不美也不丑”与此如出一辙。也就是说,自然界不存在价值问题,价值问题只是由人心而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09:12:5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3:07
意识是如何从自组织的应激反应进化到如今的人类大脑意识的?
这个嘛,据我所知,还没有最终答案,你最好去问一问这个领域的科学家。
千万不要意味你的任何问题我都可以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09:20:0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08:02
《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 ...
我理解,阴、阳,只是老子对能量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说法。
此外,我不认为老子就是绝对真理,有对有错,要批判性地去对待。
比如,关于天地之分的说法,就和现代科学的认知不一致。
现代天文学已经明确,所谓的“地”,不过是“天”的一部分,是无数天体中的沧海一粟。
所以,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的说法明显有认识局限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09:38:37
说着说着似乎跑题了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13:15:3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2 08:59
我没有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我的意思是,主客体都在动,但“动”法不一样,客体是自然运动, ...
呵呵!你即没有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认为主客体都在动,但“动”法不一样,客体是自然运动,主体具有认识功能。而这也是我认为的,那么,我不知道你怎么会认为我认为“自然物也有灵性”?说明你可能没有理解我一所说的原理,我一直强调“具有耗散结构”形式的事物具有自组织的特性,这是现代自然科学公认的,你不妨恶补下这方面的知识,目前人工智能自动化都以耗散结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为基础,包括我哪个交换范围都是以突变论和结合“道德仁义”的意境来描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13:28:31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2 09:10
人后天存在就是进化论思想嘛,先有自然界后有生物和人嘛。
人类社会的情理,就是好坏判断的价值观嘛。
...
休谟与老子说的不正是价值相对性嘛!你不懂相对性用参照系也行,这都是自然科学的说法,我的价值原理其实也是对号称物理学第一定律的广义化,人们只看到熵增的宇宙整体性,而我不仅看到熵减的局部性可能性,也看局部有熵增性。而用国学的易数的阴阳论来说,就是阴阳是相对的,可以互为转化的,是系统的两面,价值参照系熵增是阴,熵减是阳,故“万物负阴而抱阳”,熵增熵减相抵,减≥增,故阳≥阴,确定性≥不确定性,这是相“冲(抵)气以为和”。阴阳互根,物性纠缠,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nl有阳,阳中有阴,进化发展之道在物质、能量、信息的熵减≥熵增,即然没有绝对的阴与阳,那么,就求有序≥无序,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不是系统有阴有阳就是道,而是阳胜于阴,主胜于客,确定性递升,熵减内化,获得单位熵减的时间缩短,时空扭曲,倾向有序密集。

有余损之,不足补之,高者抑之,低者举之,倾者平之,斜者正之,以十二消息封之数,小往大来,欲破“物极必反,物壮而衰,亢龙有悔”之势,可乘势助外之力,迁跃一跳,更上一层楼,其机在心,心正物之正,心物互正,道可成!
在社会经济上,效用递增,时空优化,经济不仅是供求对称,还应使供与需规模后提升,需要层次的提升有赖于供给的品质,生产的回归不是为了追求剩余而是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健康与人类进化以及社会文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13:54:00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2 09:12
这个嘛,据我所知,还没有最终答案,你最好去问一问这个领域的科学家。
千万不要意味你的任何问题我都可 ...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说穷尽客观存在的一切信息,或说就是终极,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故我认识到这点之后,从不迷信任何理论,只因不能超越才委曲将就借用而已,我的佐右铭是:“绝对是相对的,相对是绝对的”!不即不离,不放不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13:56:3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2 09:20
我理解,阴、阳,只是老子对能量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说法。
此外,我不认为老子就是绝对真理,有对有错, ...
阴阳观不是老子的哦!在老子以前已有了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2 14:17:00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2 08:52
老子当然谈天地也谈社会。
但老子对于社会,持无为而治的观点。他想极力淡化民智,要“弱其智,强其骨 ...
在这里老子说的是伪巧之智,不是仁智,无为也,无伪无违也,能明这个才明道,这就是我说的对象标准与劳动目的,价值判断与利于自身的价值事实一致或相符合,也是阴符经的“暗合”之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09:32:01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13:15
呵呵!你即没有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认为主客体都在动,但“动”法不一样,客体是自然运动,主 ...
这涉及到对“灵”的解读了。
‘自组织’仅仅是一种措词。常态的理解,“组织”是有意识的主动行为,但自然界的没有意识。
酸与碱相遇变成盐,是自然规律的结果,我们不能解读为是酸或者碱在组织这个事件。
自然,就是无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09:41:2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13:28
休谟与老子说的不正是价值相对性嘛!你不懂相对性用参照系也行,这都是自然科学的说法,我的价值原理其实 ...
休谟和老子说的正是价值相对性。但关键在于“什么是价值”。老子所言和休谟所说,是针对人的价值判断的,不是针对客观事实的。
恰恰相反,他们都强调了事实的客观唯一性而不是唯心相对性,强调事实与价值的分离,而不是你把物理学定理扩展为价值原理。
现代科学(包括物理学)已经确认了,地球人仅仅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微小的、历史的存在,而不是永恒的“一”。离了谁地球不转?就是此意。同样,立刻地球人宇宙照样在,虽然无法实证但可逻辑推论。
熵理论是一个错误的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09:48:5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13:54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说穷尽客观存在的一切信息,或说就是终极,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故我认识到这点之后, ...
任何理论,都是人对事物的认知。
人对事物的认识分为两个方面:事实与价值。
这种认知模式是由人的生存本能决定的。生物要想生存,必是“适者生存”,要适应环境,只有先知道环境事物第一是什么(不是什么)、第二对自己的利害关系。
我认为这种理论逻辑顺畅能够高度自洽,所以就信了。
没有了人,就没有任何理论了。但人所表达的自然规律依然还在,日月星辰照样还在运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09:51:1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13:56
阴阳观不是老子的哦!在老子以前已有了哦!
肯定了!
老子的思想又不是天生既成的,一定是有一个认知逐步深化成熟的过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09:54:1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14:17
在这里老子说的是伪巧之智,不是仁智,无为也,无伪无违也,能明这个才明道,这就是我说的对象标准与劳 ...
把事实和价值混在一起的思维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现在你还在沿用,不奇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0:23:1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09:41
休谟和老子说的正是价值相对性。但关键在于“什么是价值”。老子所言和休谟所说,是针对人的价值判断的, ...
物理学熵是从人类物理学所界定的相对于宇宙角度的熵,你所说的是相对于自我意识的熵,相对性或参照系不同,谈不上错,也还是你“以心观*”所致的误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0:26:51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09:54
把事实和价值混在一起的思维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现在你还在沿用,不奇怪。
所以,你把自我判断的价值当价值事实,这就是不承认目的要与事实相符,这是违背了道的客观性或不实事求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0:30:5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3 10:23
物理学熵是从人类物理学所界定的相对于宇宙角度的熵,你所说的是相对于自我意识的熵,相对性或参照系不同 ...
我说的就是物理学的熵。熵理论已经扩展到了其它学科领域,但根子就是错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以熵理论指出了宇宙运动是有不可逆方向的,由此得出了可笑的热寂论。
现代天文学物理学都已经抛弃了热寂论。
宇宙运动不是热耗散的单向运动,更像是老子所言的“有无互生”。
你前面用过“自组织”这个词语,其中的思想,就和熵的思维是严重冲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0:40:5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3 10:26
所以,你把自我判断的价值当价值事实,这就是不承认目的要与事实相符,这是违背了道的客观性或不实事求是 ...
我都不知道你说的“价值事实”是什么,所以,不存在把自我判断的价值当作价值事实。
价值判断一定是个人自我的。我一致在强调价值判断的个人主观性这种“主观价值论”。
目的是人为设置的,这个人是个人,你我有别的个人。
“要相符”是ought问题,是你的个人意愿。相不相符,是事实判断,检查一下你有没有完成目标达成目标就知道了。人的行为并不总能达成目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1:21:08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10:30
我说的就是物理学的熵。熵理论已经扩展到了其它学科领域,但根子就是错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以熵理论指 ...
这是有前提的,即把界定的宇宙当闭合系统才有此一说,离开此一前提当然不对,所以,第二定律后面有一条借助外部条件可以使系统“熵”减的可能,现在,我们再用相似性,把“人体”也看作为一个系统(耗散结构),以“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组织)相对这个对象“人”的“熵减”也需借助身外之物的生产资料或工具才能使自身内部“熵减”,这个“熵减”在空间上用人类经济学的说用就是供给符合需求,供给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产生的新的产品符合需求标准的量就叫使用
在时间上,由于有人的有目的参与就称作为所谓的“劳动时间”,价值量,这个使用价值的改变由于是人操控的,故使用价值与劳动力和时间的比率称作是人的劳动生产力,按需求标准以及其周期的时间性去供给符合的劳动时间的其有效性就高,故劳动生产力高。这其实也是一种是相对于社会的“熵减”,如果是自己,则可叫“效用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2:49:51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10:40
我都不知道你说的“价值事实”是什么,所以,不存在把自我判断的价值当作价值事实。
价值判断一定是个人 ...
“价值事实”即价值主体未意识到的客观价值,而你所说的价值判断我叫认知价值,它是自我意识感觉、感知客观价值的感受程度,价值判断以自我意识心理需求为标准,而心理的更深层机制来源于身体生理本我的客观无意识需求标准,中间有一个过渡叫潜意识,梦境就是潜意识的体现,以前我常跟人解梦就用这个原理。而所谓目标的达成是否更优最优也是在事后结果来与事实比较作评价,然后调整,这就是另一个后阶段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以事实价值结果为依据,以此类推……。而非我感……我感觉的自我单循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3:28:3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3 11:21
这是有前提的,即把界定的宇宙当闭合系统才有此一说,离开此一前提当然不对,所以,第二定律后面有一条借 ...
第二定律就是针对一个孤立的"绝热系统"来说的。
宇宙无外,本身就是一个孤立系统。
在我们所观察的宇宙当中,没有外。所有的有序化(熵减)现象,都是宇宙内部的自然现象,没有外力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3:40:5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3 12:49
“价值事实”即价值主体未意识到的客观价值,而你所说的价值判断我叫认知价值,它是自我意识感觉、感知 ...
这取决于你对“价值”的定义。在我的价值概念之下,就没有客观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4:24:3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13:28
第二定律就是针对一个孤立的"绝热系统"来说的。
宇宙无外,本身就是一个孤立系统。
在我们所观察的宇 ...
哈,张先生学休谟的应明白,我们现在所谈的宇宙都是以人类社会物理学现阶段认知的宇宙信息为依据,也就是你感觉到的那些宇宙学家认为的宇宙,然,事实呢?我们认知的宇宙之外有没有宇宙?你知道吗?我是不知道了!但如果我们假设宇宙作为孤立系统它本身的熵增而局部却有可能熵减的,局部的熵减会加速整体的熵增,这就像人类对地球生态,如果能耗加度(熵增)超过太阳等外部有序能量带来的熵减,那么,当达到奇点时,就会出现逆转让人类的家园(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的居住环境恶化,当然,还有一种,就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这样,就是使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扩大和得以延续。这就是我的价值论在人类生态与宇宙环境上的方法应用建议,我在《阴符经今译》中有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4:36:0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3 14:24
哈,张先生学休谟的应明白,我们现在所谈的宇宙都是以人类社会物理学现阶段认知的宇宙信息为依据,也就是 ...
认识,不等于亲见亲历。
老子时代都已经不是这个认识概念了。《老子》所述,也都不是老李的亲历亲见。
老子说“无外”“无极”,原本就是一个宇宙无限论思想。
熵的概念不可成立,这是根本的。而不是说认定存在的熵是增是减的问题。
老子的有无互生,就是说宇宙的“序”是反复轮回变化着而没有固定不变的指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4:57:43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14:36
认识,不等于亲见亲历。
老子时代都已经不是这个认识概念了。《老子》所述,也都不是老李的亲历亲见。
...
老子这个是“以身观物,以物观物”了,比如,之前在《……正学》一文所说的“以身观国,治国如正身”正是运用人身与组织和国家、人类社会……的相似性来的。但这个与称持有休谟的“以心观*”有些不可调和哦,你又如何调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5:40:2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3 14:57
老子这个是“以身观物,以物观物”了,比如,之前在《……正学》一文所说的“以身观国,治国如正身”正 ...
只有以“心”观物,没有什么“以身观物,以物观物”。只有“心”才会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3 16:25:24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3 15:40
只有以“心”观物,没有什么“以身观物,以物观物”。只有“心”才会观。
当然,“观”的还是“我心”,但却可以借身与物的相似性之理嘛,再补上“心”这才全,也就是我所说的“全息观”了,老子说“不出门可以知天下事”,何故?在那个信息缺乏的时代,正是通过物与物的相似性以及联动、纠缠性等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