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8323 29
2009-11-11
《辩证法研究》(上、下)和《哲学导论》孙正聿.pdf,供各位网友免费下载阅读和参考。

书目:
《辩证法研究》(上)孙正聿.pdf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1】
《辩证法研究》(下)孙正聿.pdf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1】
《哲学导论》孙正聿.pdf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


《辩证法研究》(上)孙正聿.pdf


内容简介:
        本卷作为整部文集的《辩证法研究》(上),收入了《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一书,并收入了若干附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辩证法与理论思维的前提
一、理论思维前提批判的概念解析
二、理论思维前提的哲学反思
三、辩证法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第二章 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常识和科学的前提批判
一、辩证法的形式逻辑前提批判
二、辩证法的常识前提批判
三、辩证法的科学前提批判
第三章 辩证法的哲学前提自我批判
一、哲学前提及其内在矛盾
二、思维与存在的否定性统一
三、前提批判与发展学说
四、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与形而上学
五、哲学前提批判的层次跃迁
第四章 理论思维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
一、本体论追究的辩证法
二、认识论反省的辩证法
三、逻辑学反思的辩证法
第五章 理论思维前提的实践论批判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革命
二、扬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概念辩证法
三、实践论批判的辩证法理论
四、实验论批判的辩证法与人类解放
第六章 理论思维前提的文化批判
一、现代哲学的出发点
二、“语言学转向”与文化批判
三、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四、科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五、文化批判与“对话”的辩证法
第七章 文化批判与唯物辩证法
一、现代西方哲学文化批判的根本缺陷
二、文化批判与实践批判的重大分歧
结语
附录1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内容介绍
附录2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附录3 在前提批判中寻求崇高
附录4 刘杨: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附录5 一鸣:《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与孙正聿教授的学术思想
附录6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再版前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1 20:33:58
《辩证法研究》(下)孙正聿.pdf


内容简介:   
       本卷作为整部文集的《辩证法研究》(下),收入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一书,并以附录的方式收入了《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一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20:34:03
《哲学导论》孙正聿.pdf


目录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一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二 世界观理论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 世界观与人和世界的关系
四 世界观与认识论
五 世界观与历史观
六 世界观与价值论お
第二章 哲学的研究领域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 中国哲学
三 外国哲学
四 逻辑学
五 伦理学
六 美学
七 宗教学
八 科学技术哲学
第三章 哲学与宗教
一 哲学与宗教的“历时态”关系
二 哲学与宗教的“同时态”关系
三 哲学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 哲学与艺术
一 艺术的审美世界与哲学对美的追问
二 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与艺术方式
三 艺术的哲学意蕴与哲学的艺术旨趣
四 时代的敏感的神经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五章 哲学与常识
一 常识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
二 常识的经验性与哲学的超验性
三 常识的表象性与哲学的概念性
四 常识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
五 常识的非批判性与哲学的批判性
六 哲学的常识化与常识的哲学化
第六章 哲学与科学
一 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三 哲学反思科学的主要内容
四 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五 超越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第七章 本体论的哲学追求
一 “本体”和“本体论
二 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
三 本体论的解释循环与自我批判
四 现代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第八章 人类性的哲学问题
一 人与世界
二 生活与生存
三 主体与客体
四 小我与大我
五 理想与现实
六 标准与选择
第九章 民族性的哲学特色
一 哲学传统的民族性
二 哲学旨趣的民族性
三 哲学范畴的民族性
第十章 反思性的哲学思维
一 反思的维度
二 反思的思维
三 反思的对象
四 反思的特性
五 前提的反思
六 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
第十一章 批判性的哲学本质
一 “清理地基”的工作方式
二 “真”的哲学反思
三 “善”的哲学追问
四 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第十二章 派别性的哲学论争
一 自然与超自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 概念与表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三 感性与理性:经验论与唯理论
四 事实与价值: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五 哲学论争的派别性与时代性
第十三章 时代性的哲学理论
一 哲学理论的时代内涵
二 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三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第十四章 创造性的哲学探索
一 哲学的品格与哲学思维的训练
二 哲学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论的反思方式
三 培养哲学的生活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20:34:08
孙正聿,哲学家,1946年11月7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20:34:13
上传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21:12:24
非常感谢!哲学是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