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来自网上,感觉还不错,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论坛发文字节有限,分成好几个,大家不要意见啊
中国国航和中信泰富情况一样,在现货部位为空头时,合约前半部分为套保操作,在合约后半部分的对价中向对手卖出期权,不符合套保原则,从而使得整个交易成为投机行为。
石油价格大跌,中国国航却笑不出来。巨大数额的衍生品交易亏损不但使公司收益降低,还面临着来自投资者的责难和国资委的审查。和中国国航类似,中信泰富、东方航空、深南电、中国远洋等企业因“套期保值”导致巨额亏损的新闻近来不断见诸报端,部分人士对衍生品市场甚至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产生了怀疑,一些原本想在巨大价格风险波动中进行保值操作的企业也停下了脚步。
为何上述企业“套期保值”的操作非但没有锁定风险,反而引发了亏损?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确定这些公司的操作到底是在进行套期保值还是投机行为。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套期保值概念的界定,真正的套期保值交易必须包括五个要素:现货经营和期货交易品种相同或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时间相当或相近,目的是锁定企业能够或愿意承受的成本或利润。
套保的效果要由期现货盈亏合并计算得出,强调任何某单一方面的盈利都是对套期保值不正确的理解。如果企业进行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套期保值交易,并且遵循套期保值基本原则的话,那它在期货市场上的盈亏一定对应着现货市场上的亏盈,就很容易正确地核算出套期保值的效果来;相反,投机是通过对价格走势的预测来进行交易,期望获得价差收益。二者区别在于:套保旨在防范风险,投机意在获利;套保必须针对需要保险的目标,交易方向受限制,投机纯粹为了获利,交易方向没有限制。企业为套保而参与那些附带对价条件的合约不能算作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