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是继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且具半导体特性的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与电子注入层。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蓝三色。OLED是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的光能,采用的是电致发光物理机制。所以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OLED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
图1.OLED结构原理图

图2.OLED电致发光原理图

OLED显示技术实现彩色显示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独立材料发光法,彩色滤光薄膜法、色转换法和微共振腔调色法四种。其中独立材料发光法是直接采用独立的红绿蓝有机发光材料提供三基色,彩色滤光薄膜法是通过彩色滤光片将白光转换为彩色OLED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基色,色转换法主要利用三基色中能量最高的蓝色为发光源,经由光色转换薄膜将蓝光分别转换成能量较低的红光或绿光从而提供三基色,微共振腔调色法是利用微共振腔效应调整发光颜色成为三基色。在市场上,三星的OLED采用的是分别对RGB进行涂色,LG的OLED电视采用的是白光OLED+彩色滤光片的显示技术。
图3.OLED彩色化方式比较

根据所使用的有机薄膜材料不同,OLED可分为小分子OLED与聚合物OLED。小分子OLED是以染料及颜料为材料的小分子器件系统,聚合物OLED是以共轭性高分子为材料的聚合物器件系统。
根据驱动方式不同,OLED可分为主动矩阵(有源)OLED(Active MatrixOLED,AMOLED)和被动矩阵(无源)OLED(Passive Matrix OLED,PMOLED)。
AMOLED具有完整的阴极层、有机分子层以及阳极层,但阳极层覆盖着一个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形成一个矩阵。TFT阵列本身就是一个电路,能决定哪些像素发光,进而决定图像的构成。PMOLED具有阴极带、有机层以及阳极带。阳极带与阴极带相互垂直。阴极与阳极的交叉点形成像素,也就是发光的部位。外部电路向选取的阴极带与阳极带施加电流,从而决定哪些像素发光,哪些不发光。此外,每个像素的亮度与施加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目前移动端设备主要使用的是AMOLED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