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多喝水、多休息,是恢复健康的不二法门。平时最好摄取大量水分,不可常熬夜。此外,注意个人卫生,感冒流行旺季避免出入公共场合等,都是预防感冒的积极做法。
1、勤洗手,多漱口
人类靠双手接触各类物品,自然双手沾染病菌的机会就会相对提高,如果以带着病菌的手揉眼睛、接触口鼻,无异于为感冒病毒大开方便之门,制造入侵机会。所以随时随地常洗手,就是最佳的基本预防之道。
呼吸道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径之一,要有效预防,外出回来就漱口这个习惯是很重要的。但是漱口可是有技巧的,不仅要让水在口腔中冲刷,更要漱到喉咙中去。方法是含一口水,漱一漱口,再仰头,尽量漱到喉咙中,才可以将部分细菌冲出。平时以温开水漱口就可以,如果是在流感期间,或进出医院等较易被感染的场合,可以在开水里加半茶匙盐,以盐开水漱口更理想。如果在外停留时间较久,不方便漱口,则可以随身携带盐橄榄、盐话梅、无花果等盐干果,口干舌燥时含一颗,也有杀菌效果,回家后再赶快用盐水漱口,并喝点热茶就行了。
2、经常运动
早就有许多医学报道指出,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感冒症状。最好平时就养成运动的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就算感冒了,也不要中断平时规律的运动,减缓运动速度更有助于痊愈。
不过,很多人不注意保养,运动后反而更容易感冒。以中医的立场看来,激烈运动之后,身体为了排汗,毛细孔舒张,全身放松,风邪很容易乘虚而入,如果没有及时擦干汗水,就容易受凉。
同时,激烈运动后,不宜用冷水冲洗身体,也要避免立刻灌饮大量的冰水和其他冷饮料,否则很容易伤害呼吸系统,甚至引起运动伤害。
我的患者中曾有一位高中生,放学后和同学在操场比赛踢球,踢得满头大汗后,就一起到冷饮店喝冰水、吃冷饮,还用冷水冲凉。由于剧烈运动后,血管、神经都呈扩张状态,还没有平复下来,就突然遭受大量冷水刺激,影响到了神经系统。忽然他一只脚就不能动了,另一只脚也没力气,送到医院里观察了三天,情况也没有改善。他的家长着急了,立即把他转到另一家大医院,又住了三星期,经过各项检验、治疗,还是没起色。这位学生的父亲跟我很早以前就认识,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我。我判断这是因为运动后冷水突然刺激,造成神经伤害所致,于是开了桂枝附子汤(组成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加熟附子一枚)。因为附子可以去除寒邪并且可以刺激运动神经,与桂枝汤内的白芍搭配其“大热有毒”的药性不但被中和、化解掉,还可以止痛。患者才服用3包就恢复走路了。
感冒以前多半在天冷多雨的冬末春初的时候流行,因为湿冷气候有利于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繁殖,而且一般人较疏于防备,就容易感染。现在由于国人普遍使用空调,而且居住空间狭窄,夏季又多半门窗关闭,这样不但有利于病毒的滋生,而且病毒还会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窜,以致办公室或大楼里只要有一个人感冒,其他人就会全部跟着遭殃。
不但如此,因为感冒病毒的潜伏期很短,一旦有人感染,其他人被传染后,很快又会发病,容易重复感染,很久都好不了。另外,大厦大多使用中央空调系统,这让病毒的传播力更为惊人。感冒实在越来越不能被轻视。
夏季流行性感冒越来越猖獗的另一个原因,是冷热温度差异过大,身体难以适应。以上班族为例,办公大楼内的冷气往往开到要穿外套,但是室外太阳高照,气温高达摄氏30多度。进进出出,先极冷、后极热,再进车里又是冷气猛开,冷热不定,搅乱了身体的自然调节系统,患上感冒的几率自然是大增。
以台湾地区的情况而言,一般以A、B型感冒居多,这两种类型感冒的症状相当类似,但比一般感冒严重。一般感冒在感染后,到第三天就会发病,刚开始的症状多半是发烧、头痛、倦怠,甚至出现咳嗽、流鼻涕、全身发痛、拉肚子、恶心等。A型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比较严重,尤其是发烧、全身发痛的情形更是令人难过,有些患者甚至连续高烧9、10天。而且A型病毒的变异性很快,多数人都难以产生抗体,所以只要A型感冒一流行,人们往往无一幸免。
感冒虽然是小病,但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及心肺功能较差的人而言,极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致死。因此建议家中如果有抵抗力较差的人,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最好不要进出拥挤或密闭的空间,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身上还有一种初期症状类似感冒的疾病,称为雷氏症候群,依据医学文献记载,雷氏症候群的高峰期是六到十一岁,但台湾地区的病例多半在周岁左右。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差别在于患者呈现躁动不安、嗜睡的现象。大约一星期后,感冒症状慢慢消失,接着出现抽搐、昏迷,这时候就很难救治了。事实上,这种病症不难辨认,只要细心一点,发现幼儿感冒后既嗜睡又躁动,像酒醉一样,检查后发现脑压升高,立刻予以降低脑压,病情会很快得到缓解;要是一再拖延,错过治疗时机,脑部一旦受压迫过久,致死率高达50%,即使勉强救过来,也可能造成脑性麻痹,成为植物人,酿成永远的遗憾。
四季都有感冒之苦
其实四季都有感冒之苦,中国老祖宗说“风为百病之长”,伤风感冒的“风”其实只是一个代表,它是“伤于风邪、伤于暑邪、伤于湿邪、伤于燥邪、伤于寒邪”的简称。由于外界气候、温度会随季节而不同,所以人们一年四季都难逃感冒的侵袭。
感冒的“冒”也是“触犯”的意思,人在大自然中,随时都有触犯风邪、暑邪 、湿邪、燥邪、寒邪的可能。例如夏天在外面暴晒,出汗太多,血液黏稠,很多人会中暑,就是暑邪;游泳、淋雨造成的感冒,夏秋交替的梅雨季节,或居住在湿气重的地方,容易产生筋骨、关节不舒服,属于湿邪;秋高气爽,湿度低影响鼻膜分泌,人们会感到鼻子干、眼睛干,就是燥邪。
预防感冒最核心是要增强抵抗力
俗话说:“柿子挑软的吃”,细菌、病毒也是找抵抗力弱的部位着手,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感冒症状。例如一感冒就容易咳嗽、喉咙痛,表示呼吸器官的抵抗力比较差,平常就应多调养,而不是等到症状出现才吃抗生素或消炎剂解决。对抗感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强的人不容易感冒,即使得了感冒也能较快痊愈。多补充水分、营养和多休息,其实都是增强抵抗力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