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 4
2005-12-20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MWG书中第四章讲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很多其它教科书里都没有提到,但是就算是有讲解,也感觉因为有过多的限制条件而很没有学习的必要。难道学习总需求仅仅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偏好吗?或者还是要继续使用马歇尔的“剪刀”,但是我感觉学高了以后,那个东西已经离得越来越远。

不知是不是学得不够广而没有碰到过实例。请高手指明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20 21:49:00

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就当作一种纯粹的智力体操了。

对于我辈芸芸大众,哥德巴赫猜想能否被证明几乎无关紧要。

当然,如果你只有知道什么叫“总需求”才能考试过关,甚至拿优得奖学金,“总需求”的意义就大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1 03:20:00
嗯,做事先做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4 10:30:00
当然有用,为了说明价格的决定。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一件物品,如果人们对它的偏好太低,或者说不需要它,那么不管在生产该商品时其中凝结多少汗水,也是一钱不值。模型本来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可是教课书上过于抽象或简化,学习了模型,确把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没说明白。建议读国外的翻译过来的微观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4 16:45:00

肯定是有用的啊!不然怎么理解和研究从个体到到整个市场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