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5点多转载了一篇日志,全名是《要煤时才来山西,其它事顾不上.【山西人必分享】》,想不到很多人看,刚才一看都260多人看过,58人分享了。不过之前留言里还发生了一点小冲撞,最后还算好点了。不过我想的却很多……
可能原作者看了很多网上关于河北的灾情和各界对河北灾情的关心,然后不知道怎么听说国家没怎么注意山西的灾情还是怎么回事,就拿山西比河北,觉得很心伤,国家的不关心的态度让人不爽(其实我看到校内上很多人改状态,写日志说这件事),写了很长的文章。这好像让河北的同志们不爽了,发了很多不满留言,最后我都累得放弃解释了。
在说其他之前,先向所有受灾及受影响的人们表示关心,以及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这个和前两天我碰到的事很像。
妹妹发的一篇日志里说了句天津感觉上灰蒙蒙的之类的话,也遭到一位小朋友的攻击,我替她解释了几句,没想到那位小朋友还是很来气。最后所有留言让我妹妹看到了,她很生气,把那个小朋友的留言都删了,还改状态说以后在她空间别惹我。(我很汗)
两件事很像吧,都是有一些很热爱家乡的人对家乡的维护。回头想来,觉得有点小题大做。
首先,自己的观点是自己的,就算有点让别人不爽的地方,也不至于这么强烈地表达不满吧。如果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很多事都没法做了。所有数据都涉及到比较,省与省的、国与国的、行业与行业的等等,这还怎么做?
其次,我觉得没必要这么局限地域,大家都是中国人(这一点,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庆游行经过天安门,把红绸子舞上天空的时候,我就很自豪地感受到了)。在一个小说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国家里面的这些事都是自己孩子,小打小闹,我们真正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宁,为国家尽力,其他都是末节。”省与省之间,更像兄弟,或许有些羡慕或者嫉妒“妈妈”给其他兄弟的某些照顾,可是也绝对上升不到为了某个言论相互攻击的程度。这些落在外国人眼中,都是笑谈,是人家差钱饭后的谈资!在“妈妈”眼中,想必这也是个笑话吧。不要被眼界局限(这里会不会有人再让人不爽到和我理论呢?)
再次,在我转载的那篇日志后,我们很多人将最后的主旨上升到爱国爱民,为受灾群众祈福的高度。这个过程也让我认识了一个朋友,算是在辩论中建立的友谊。我于高兴我们思想的碰撞,我想作者也没想到我们会把主题提升成这样吧。最近看到钱学森先生遗言中对现代学生“创新能力”的担心,我觉得,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思想碰撞,不是有些研讨会上客客气气、最后没一点火花的失败碰撞(不会又有人要在这攻击我吧)。
最后,我和妹妹相似事件的不同后果也能让我感觉到什么。一件事情的可能结果有很多,我们尽量去需求最优。我想,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下,没有人会有生死大恨,那何必让大家的关系弄坏呢?大学只是我们四年中的学习、生活环境,四年一到,学校会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弄走,好有足够空间迎接新生。或许四年后,大家各奔东西,和一些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我想,这期间,还是惜缘最好。商界有句话“买卖不成仁义在”,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在这四年中,关键是看你能得到什么,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人交恶,大家都是在成长的路上,有错,有冲突很正常,缓缓就没什么了,不要让眼界限制你的思想及认知。这一段,主要是给妹妹看的,不管你能否看到,我都不想你因为你的脾气和同学搞差关系,这是一种缘分,估计也是你最后一批能毫无保留真心相交的人,社会上,不是这么太平。
啰嗦很多,只求念想通达,心中无碍。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