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833 6
2009-11-18

狂奔的恒大




——————激进式地产企业模式的思考

恒大属于一种区别于以往主流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与万科为代表的稳健销售策略不同,恒大实施的是一种更为激进的拍卖模式。
一、这种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现行体制下,大多数开发商都以土地作为撬动资金链的杠杆,也就是交纳一定首付款后,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再加上施工方的垫资开发项目,在首期房屋预售过程中逐步偿还欠款,并靠首期收益投入滚动开发。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开发模式存在很大风险,一旦房地产信贷收紧,或遇到销售疲软等情况,开发商很容易出现资金贫血,进而造成一系列问题。
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背景强大。归属于国企(特别是央企)就可以和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保持始终的“拿钱关系”,跟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各部门保持良好的“拿地条件”,这样银根、地跟的问题就自然地消解了。为什么09年上半年最赚钱的30A股房企当中有24家是国企?为什么金融危机以来,保利追赶万科[1]的脚步更近了?因为央企从来都“不差钱”,几乎永远没有致死的危机,是不死之躯。宏观经济环境和地产行业遭遇调控的环境下,当银根或地根遇到真正挑战时,才显示出了中国民企国企二元经济结构的特色和企业背景的重要性。
2、风险控制。民企(可能有央企背景)企业经过多年的行业积淀,并且已经通过上市的完成了和资本市场对接,经过多年的产品和布局完成了品牌的积累,如万科、万通。这些企业在产品的供应链上的各环节具有成熟、可迁移的能力,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感,在房产市场上具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号召力,在资本上容易得到银行信贷和配股融资,在土地市场上可以凭规模攻城略地,但他们会面临死亡的威胁。于是这些企业的策略就是只能依靠风险控制的基上稳健成长,在宏观和行业形势较好时快速发展,在危机时收缩战线。
3、不求做大、只求赢利。一些没有较大野心的企业[2]长期在或在某一地区精耕细作,谋求一方霸主,或者布局多元化,力求产业平衡,或者仅仅只为谋取行业的平均利润。这些企业数量巨大,是地产企业的绝大多数,如河南的建业、鑫苑。这些企业一般土生土长,与地方关系熟稔,杠杆作用也不是很强大,一方面天高皇帝远,一方面船小好调头,因此利润不会巨大,危机几乎没有。当然,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房地产业的领先者开始凭借强大的规模和品牌优势,突破地域限制,“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趋势开始显现,二三四线的开发商也开始感觉到了危机。
4、在资本和土地市场上狂奔,无限扩大杠杆效应。恒大就是此类,但绝非首创或者独门绝技,之前的顺驰,同期的龙湖、碧桂园等亦有类似实践。此类模式的发起人往往是民企出身,自身的背景、业务规模、行业时间都不是特别优秀,但他们怀揣着一颗冠军的心出发了。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用最快的速度拿地,再用最快的速度上市,获得资金后继续快速拿地快速开发。














第一步:引进风险投资人,允诺上市日期,签订对赌协议,获得启动资金;
第二步:不断购置土地,不断靠土地抵押获取银行信贷和企业运营现金流(一些企业还同时依靠快速消化能力快速回笼资金流),然后拿着现金流再不断地购买土地,如此反复;
第三步:闯关IPO,闯过则生,闯不过可能死。闯过以后,风险投资者退出,企业创建者夯实控制权,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从此实现着“资本市场融资+房产市场快速销售——土地市场购地——资本市场融资+房产市场快速销售”这样一个价值不断扩大,盈利模式相对简单的流程。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里,土地毫无例外地都成为撬动整个过程的支点,融资体制成为杠杆,而力臂的长短和杠杆作用的强度都取决于什么样的融资条件。不同的是一般的企业都是银行信贷推动,可以慢条斯理地扩张,而引进了投行的资金的企业就好像人喝了兴奋剂一样,只能向前跑,不能停,IPO就是生死的关口。孙宏斌的顺驰黯然离去,碧桂园获得新生,而恒大比较幸运,两年内就同时尝过了生与死的味道。
恒大代表着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业界的一种新势力,其所实行的模式为业界带来了激情和想象空间。看着恒大不断奔跑而来的路线,人们看到了果实与陷阱,心里涌现惊叹和担心;但顺着恒大跑过的方向看过去,恒大的未来依旧美丽。
二、恒大还会继续跑下去么?
恒大上了市,也就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对于已经用土地在股票市场拿了钱,没有了逼债的机构投资人的恒大来说,人们不禁问下一个问题:恒大会继续跑下去么?

[1] 关于危机以来万科“谨慎拿地策略到头来成为保利等国企追赶万科的契机,万科和王石自己也承认犯了错误。但依笔者看,万科的错误是成年人都会犯的错误,只是万科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果;若真是万科的应对措施后来被印证正确的,才证明中国地产市场的规范和真正成熟。

[2] 此处的野心是指,具有快速成长的企图。但是在地产行业进去都赚钱,越大赚越多的情形下,做到没有野心是很难得的。现实里大部分企业之所以没有野心往往是缺少资源,特别是所谓地域性的约束。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8 17:54:07
这个问题,许家印心里的话大家都不可而知。
从社会环境来看,完全竞争的环境正是好机会,做大做强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恒大的土地储备和上市渠道的打通,证明恒大能够这么做;从中国地产行业的机制来讲,一定的高负债风险也是可以承担的。相信,做事独断果敢的许家印也不会收手的。恒大若真是停下来,岂非证实恒大上市就是为了圈钱?
从心里来讲,笔者是希望恒大继续跑下去,只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恒大跑过来高速的跑过来是依靠“资金和土地”循环机制,依靠土地这个支点实现了企业的超速发展完成了上市的目标,正常的跑下去,可能仍然还是“土地——圈钱”这样的轮廓,但是笔者却希望恒大吧土地和发股融资的过程中间加强“快速消化土地”的能力——这本也是恒大的强项。如果恒大快跑的路线,不仅是想在资本市场上获利;如果恒大依然怀着更大野心,不愿在大的国企后面赚取仅有高房价产生的利润,那么,恒大“快速消化”的模式可能是矫正畸形中国地产市场的药方之一。
中国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危机确实让人担心,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的煎熬我深有体会,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呢?治理地方政府和地产商腐败勾结很有效却难以期待,扯清房地产行业的利益链条很难,税法改革的举步维艰。笔者认为,真正有效可行的办法只有两个:
第一,政府加大廉租房的建设。
这种廉租房应该是全民普惠的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和向特定人群出租的公建房。这种廉价房策略可达到“一石四鸟”的效果:1、实行普惠,供给就不会成为地方政府“寻租”的手段,从而真正减少腐败的生存空间;2、利用产权属性解决了房地产投机(也有投资)资金的介入;3、减少了的对房价上涨预期,需求者可以消除“现在虽然贵,过期就没了”的焦躁,开发商由于引入竞争可能会在供给方面加大投入;4、最重要的,这条思路没有直接掐住地产商的喉咙,使行业继续发展,也没有造成大的财政负担,甚至不会很大影响经济的发展。
然而来自没有话语权群体,完全依靠政府帮助想法也许只能是种传说。
第二,加快市场供给。有限的土地供应是造成地产“卖方市场”的最强有力的原因,也是房地厂商大量“囤积土地”和“捂盘惜售”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个现象,对土地闲置征收高额的闲置费用和实施收回制度无疑是致命的一个途径,但可惜的是,该制度实施两年来,执行效果甚差,见诸报端的例子仅为全国5例。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地产商不想去开发,去考地方政府去打击地产商的想法实施起来确实很难,“疏不间亲”是条根本的铁律[1]
但是若有有地产商自己想快速开发,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恒大的全国知名度很大程度上靠“大量囤地”,另外挺可笑的一件事是恒大的广州地王“广州绢麻厂”也是知名度颇高可能被政府收回的地块。这两件事让恒大广受全国购房者的痛骂。但是,恒大另外一个知名动作却让不多的一批购房者获得了实利——全国范围的快速生产和折价销售。拿地不可怕,怕的是只拿不开发;高房价不可怕,怕的是大家都不去降价。如果恒大08年以来的快速消化土地的产销模式不仅只是其短期内为了上市需要做的短期行为的话,那么恒大未来就可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一条“鲶鱼”,关键是一条够份量的“大鲶鱼”,
值得声明的是,以上的两个方案都是市场手段。

很多人都在期盼着有天使出来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拉出暗无天日的茫茫苦海,可天使却老也不来;这时候忽然跑来一条叫做恒大的鲶鱼把我们拉到背上,我不知道鲶鱼要去何方,但是抓住了一根稻草的我那来得及分辨,只是抽了一下大鱼,“恒大,快跑”


                                                                 不才

2009
年光棍节


[1] 当然,笔者站在个人立场也希望国家真难找出一条想法甚好,执行也有效的办法来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1 20:10:35
写这么费劲,没人捧场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2 00:34:53
写得有点多有点杂乱, 以后写得简洁点我们看起来轻松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21:47:10
4# dqs_666 兄台高见,在下领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5:24:14
学习下楼主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