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806 0
2018-01-25

            股票指数在牛市上涨中的日内调整和日间回调

                         于德浩

                        2018.1.25

在牛市上涨过程中,日线总是收一根长上影线的阳线。或者更准确的说,股价上涨在一天内的走势是震荡上行的,一般最高点是在上午出现。日内的冲高回落。当然,也不乏第一个小时冲高,随后下跌回落,最后半小时又重新上涨回来。

这种图形的出现原因,首先是,价格一定不是一直向上的倾斜的直线。总是股价走的比较急,需要回填空缺的相对低价位的量子态。一般来说,如果日内是“上来下去再上来”的图像,那么第二天或以后的几天就不太可能收阴线。因为,一波三折基本就把空穴量子态填满了。

牛市的上涨,主要是由阳线组成,所以往往就会在日内调整。换句话说,如果总是出现光头的阳线,那么就必然会有几根阴线夹在上行途中。

50ETF自2018年开始已经连收14根阳线,而且涨幅并不小,从极小值2.83上涨到前几天的极大值3.13,涨幅累计10.6%,可谓是二十年来的奇迹。当然,香港恒生指数也同时创出了15连涨的奇迹。

股价的日内调整,也就是分时图的冲高回落及股价震荡,恰恰是微观的股价量子态来回填充过程。一般来说,股价上行总是“走三步退两步”的模式。就是说,一遍撒点总有些漏洞,得重新再撒一边。所以说,分时图的股价上下震荡,往往意味着次日股价不会再回踩。

就是说,如果今天股价K线,是收一根光头光脚的没有上下影线的阳线,并且分时图就是开盘涨到收盘的,那么往往明天股价就会回调,甚至会收一根下跌的阴线,也就是日间调整。

当然,有些当天的分时图是,开盘上涨,冲高回落,尾盘有重新上涨;也会表现为一根无影线的阳线。同一根K线形态的阳线,对应两种不同的分时图,其含义是不同的。依据量子态填充模型,微观震荡的分时图走势,是比较稳的上行路径;而简单粗暴向上的分时图,往往为日后的大幅回调留下祸患。

在K线技术分析中,一般认为上涨途中的十字星K线,是涨势维持的信号。这与股价量子态填充模型的理解是一致的。就是说,这个价格区间的股价来来回回至少被扫描填充了3次,足以支撑股价继续上行了。

当然,由于一天时间毕竟太多,其成交量也相对较小,所以日间的调整回落相对会更充分些。一般的经验,如果股价是涨三五天,跌一两天,如此循环向上,人们是很喜欢的,一般就能拿住股票;而如果股价连续上涨7天,都没有日间回调,人们往往是拿不住的,总担心大的回调会突如其来。

从局部概率来言,回调总会发生,这就是量化投资均值回归的基本假设。比方说,对于50ETF来言,+1%的涨幅是不常见的。 就是说,如果某天上涨超过+1%,均值回归模型就要求“逢高卖出”。

但是,我以前也说过,尽量不要“逢高卖出”,因为很容易弄巧成拙。从量子态填充模型来看,在底部反弹期,不论当天上涨多么巨大也不能卖出,因为前面的上去和下来已经填充过两次了。举例来说,在2017.12.28到2018.1.12号,从底部2.8反弹至前高点3.0,这期间是不可以下车的。

股价突破前高点3.0,继续上行时,单日涨幅在1%以下,也不要轻易卖出。这里面只有一个机会,就是2018.1.17号的长上影线。就事后诸葛亮来看,那是一个绝佳的T+0操作机会,即上午大涨2%时卖出,下午收盘时买回。但是,理性的讲,在当时还是应该按兵不动的。因为毕竟刚刚超过前高点还不太多,而且上涨时间也不长,还没有回调的物理需求。

前天,2018.1.23,50ETF高开高走,收盘涨幅+1.41%。这也提供了一个T+0的短线逢高卖出的交易机会,因为这超出了局部概率的+1%涨幅上限。不过,大智若愚的讲,你怎么知道股价会立即在3.2元处回调,而不是在更高的3.3元呢?还有,回调是在-1%处结束,还是在-0.5%处结束呢?这些都不好估计。

从股价量子态回填理论来说,如果是一两天的回填,应该会止步在1.22号的3.10-3.13之间。因为,1.22号的涨幅是+0.51%,是正常状态;并且前面的日平均涨幅都在0.5%以下,也属于正常。

也就是说,如果假设股价在3.2元回调的概率是50%,那么“逢高卖出”的预期收益大约是0.5*1%=0.5%;如果假设股价在3.3元回调的概率是50%,那么预期损失就是0.5*3%=1.5%。既然,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损失,所以还是按兵不动为好。一般来说,道氏理论中的“小趋势”往往会抹平“逢高卖出,逢低买入”的预期收益。

真正的短线绝佳机会实际是很少出现的。比方说,昨天的V型分时图及今天上午的最大下探-1.4%,就把3.195这个临时极大值的风险给释放掉了。

如果,股价重新掉头向上,超过3.2元。 并且在连续4天就陡涨6%,达到3.4元。(显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很小)到那时,我们估计回调的概率是50%,幅度是5%,那么预期收益就是0.5*5%=2.5%;假设到3.5回调的概率是50%,预期损失就是0.5*3%=1.5%。只有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预期收益才会大于预期损失。

所以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只要用简答的概率知识,就可以得出“捂股不动”比“快进快出”收益更高的结论。所以,表面上想赚快钱的人往往是赔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