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154 5
2018-01-27
1.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 “ U” 型曲线;(2) ZF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 有效的;(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 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2.
论制度供给_杨瑞龙.pdf
大小:(644.6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偏重 于制 度的需 求分析是 学术 界运 用制度 经济学研 究我 国改革 进 程 的一大 特色 。 其简化
的理 论推 导如下 : 当制度变 革 的收益 大于 其成本时 , 就产 生对 制度 创新 的需求 , 这一 需求 必
定诱发实际的制 度变 迁 。 这似乎 假定 , 在一 定 的制度创新 需 求下 , 制 度供给有着 广泛 的选择
性 。 然而 , 对于 由一 个权 力 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 框架 并遵 循 自上 而 下制度变 迁原 则的 国家来说 , 以 上推 导未免 过于 简单化 。 其实 , 我 国的改 革深 化 固然受制度需求 的影 响 , 但在更大程度上受 制于权 力 中心在 既定 的政治经济秩 序下 提供新 的 制度安排 的 能力和意 愿 。 因此 ,研究制度供给更 具现 实意 义。

3.
制度变迁理论纲要_道_诺斯.pdf
大小:(496.35 K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4.

本文的分析基于两个假设前提 :第一,人类社会总是存在不同主体 , 包括集团和个人 。制度的设定和变迁不可能发生在单一主体的社会里。第二, 不同集团或个人 ,包括ZF官员 ,都是作为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的, 只是追求利益的形态 、内容不同而已,即我们接受经济人假设。


5.
改革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于国有制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上升。这一特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上 ,即非国有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包括在 GDP 中所占比重和在年增长率中所做贡献;这一特征体现在增长的均衡性上, 即非国有经济受市场约束更强, 因而对行政性干预所导致的高涨和紧缩具有相当大的淡化作用 ;这一特征反映到要素效率 ,即非国有制比重的提高提升了全社会劳动和资本的效率 ,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27 12:49:4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7 19:01:40
研究制度变迁的学者国外以诺斯为代表,国内的学者以黄少安、周其仁为代表。诺斯的著作很多,黄少安的也很多,这里推荐周其仁的《产权与中国变革》,很有启发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9 14:52:32
佩服佩服,做好这方面研究需要较好耐心和功底,集多家之思想,成个人之架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9 15:15:39
XYFlow 发表于 2018-1-29 14:52
佩服佩服,做好这方面研究需要较好耐心和功底,集多家之思想,成个人之架构。
多谢您的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9 19:43:10
多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