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立
商学院INSED的会议室内,有1/3的人相信,
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全球
经济正在复苏中。与会者是来自全球各地官员和商界人士,他们赶来为这家独立商学院庆祝50周年庆,并聚首讨论
领导力与监管问题。
且不论经济的走势是U,V,还是W,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正如
樊纲那天多次强调的那样:危机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在于人们总是健忘的。俗语说得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例如,虽然曾有过
庞氏骗局,
麦道夫依然成功地让
SEC和众多
投资者进入盲区。
马丁·加奎罗试图放弃道德上的职责,而从
组织行为学中的信任关系来研究和解释“上述的健忘症”,马丁是
INSEAD组织行为学的副教授。
那么,何以至此?加奎罗指出信任总伴随着
风险,而“信任的弊处与其带来的利益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换句话说,由于信任而承受的损失大小通常与其所隐含的利益高低相对应。
在他看来,信任的心理状态通常带来三种行为特征。首先,信任者对被信任者所作所为的监察和警惕性放松;其次,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托付日渐增强;最后,随着信任程度的加强,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范围与程度加深。“放松监管或者可以省下一些
资源,用于应对其他事务;但同时可能会让一些人有机可乘,利用这种信任而玩忽职守。”
过度信任会导致抛弃监管等一切客观标准而主观盲从。处于高度信任的双方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一旦出错,将花更长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过度信任可能导致信任者处于脆弱地位,承担不必要的额外风险。
加奎罗的观点并非完全的新创,但确实值得警醒;尤其是在中国的
银行业开始日益重视工具
创新的年代。
抛开衍生品等
金融产品创新不说,技术的发展得以让银行可以在
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例如
网上银行;这些创新都值得信赖么?如何建立银行与
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如何把握人对技术的依赖度,对于
金融服务提供者和享有者,都是一个
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