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5-12-25 12:38:00的发言:
我说的只是对不太具体的问题而言。是泛了些,以下就我所接触的实习生谈点感受。
实习生往往形成自己成“小团体”,并不是主动融入新团体之中,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还是“学生”,或者充其量只是“准员工”,认为有点错“正常”,“照顾”一下也正常,“谅解”是应该。但,所在的单位的同事并不是这么认为,在市场条件,人与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高的集体中,竞争性是很强的,他们中相当的一部分并不会认为新来的是“战略伙伴”,他们意识中来的人是今后的“竞争对手”。因此就并不会放宽“准入条件(要求)”。——实习生只有寻找“最大可容空间”——在范围内调整心态与行为。
实习生不应过份对“实习生”的认同,要认为已经进入员工角色,作为其中的一员,所要做的是多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和怎么做,自己应作那些行为修正。——作形体改变。
保持自我的实质是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专业、特长,为些是硬实力。上面那位所有的“亲和力”“开朗”“幽默”“乐观”这些都软实力,这些都是今后参与竞争的得分项目,这些千万要保。至于唯一说到实例“受冤”这太正常不过了,实习相处不长,误解与偏见社会同在,可忍范围暂忍一下,在不可忍的范围,则“公开”说一下。这其实是对自己“融入”身份的认同。
如果他再说详一点,我仍可以再谈自己的“体会”,仅作参考,并不是要他按照去做,——别人也不会那么听你的。
我也是个快实习的学生,因此也有这方面的疑问.感觉二楼的前辈说的很有道理,特别是很有代表性说出了已工作的人们的看法.
不过,楼主的看法很能代表刚刚走入社会的学生的感受.我想楼主只要牢记这位前辈的话,在实习过程中注意一下,多忍多学多做,只要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能很快融入工作中的.并且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一点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