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jubqgyyy 发表于 2018-1-30 23:15 
额。。码了那么多字,怎么就看不到了,希望尽快审核通过
可能篇幅过长了,保险起见码一些精要:
昨日阅读时间4.5小时,累计13.5小时
宏观经济学:
供给与需求
混合经济:产品和服务由自由市场、规章制度与其他形式的控制因素共同分配
需求曲线:价格增加,曲线向下倾斜,表明随着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边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逐渐降低
A价格升高,消费者转而买B,替代效应
A价格升高,消费者减少需求数量,收入效应
预期收益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只要价格足以弥补供应商的机会成本,他们就愿意提供商品
市场均衡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会得到理想结果
租金管制,导致可利用房屋短缺,超额需求的压力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显现
需求(供给)曲线移动:反应需求(供给)的变化,量的变化就在曲线以内的范围坐标轴投影点
需求增加,数量增加,曲线水平右移或上移
A价格上涨导致B的需求曲线右移,表明需求增加,互补品;左移则为替代品
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正常品;左移为劣等品
引起需求增加的因素:
产品或服务的互补品价格降低
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价格升高
收入增加
需求者对于产品或服务偏好增加
潜在购买者人数增加
未来价格的高预期
引起供给增加的因素
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原材料、劳动力或者其他投入费用减少
降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成本的技术进步
天气的转好(特别是对农产品而言)
供应商数量增多
未来价格的低预期
均衡原理: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对于市场中的个体而言,不再存在未被开发的机会,却可能并未得到通过联合行动可以实现的全部收益
涛动周期论:
中国以牺牲利润的方式,缓解了资源品高价格对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的通胀压力,增加了世界抗击高资源价格的韧性,推迟了发达国家采取紧缩政策的力度,延长了全球经济增长周期
共生模式中,美元贬值对国际资源品价格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标价因素,更关系到世界经济共生模式的稳定抑或瓦解
货币(消费)核心国占据主动地位,对制造核心国的产品依赖度很强,消费但不生产
资源核心国的资源用于出口而不是自我消费,欧佩克成员国、巴西、澳大利亚
制造核心国的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十分庞大以至于外需成为遏制或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即中国制造多少商品很大程度上由美国的消费决定(中国宏观调控失效)
美国贸易赤字的极度扩张从长期看透支美元信用,美元的贬值压力不会随着美元加息导致的升值而减弱。失衡格局发展的同时也在腐蚀共生模式可持续性的基础
美元加息终结而欧洲和日本开始为了抑制通胀而开始加息的时候,美元回流美国的现象是否持续会成为很大的疑问,美元和美元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开始暴露产生连锁反应,共生模式存在瓦解风险
财务估值与建模:
现金流量表环节:三种现金流,支付非控制性权益前的净利润为逻辑起点,每种现金流的关键点
感悟:
要读好书,在正确的道路上下功夫。
观点经得起时间检验是伟大的
用一体化的角度看经济,找准定位,针对性的提高,人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