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90 0
2009-11-20
亚当•斯密不在北京
陈永苗

《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是当代世界体系理论代表人物乔万里•阿里吉的遗作。阿里吉认为,我们通常理解的市场经济是欧洲版本的,是一条市场与资本主义融为一体的道路,主要手段是国际贸易和对外殖民,而东亚尤其是中国则是依靠内销发展了以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同样是市场经济,两者特点不同,在工业革命前,欧洲的增长因循的是一条通往无限改善的进化轨迹,而中国的增长因循的是一条劳动密集和能源节约型的“内卷式”轨迹。
阿里吉的阐述,过分拘泥于前全球化的历史局限。他所描述“内卷式”轨迹,几乎是资本主义初期的历史,例如羊吃人的英国资本主义早期,例如棉花工业时代的美国,而看不到国内发展的局限。亚当•斯密不在北京,“内卷式”轨迹不是市场经济的路径。
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就能证明如此。在美国的“西进运动”的过程中,把1776年的13个殖民地变成了1912年的48个州。这种做法除了美国人自己之外,其他所有的人,把美国的做法,当作帝国主义。威廉.A. 威廉斯的《现代美利坚帝国之根基》指出,美国一边反殖民地(特殊的地方是为了西半球的土地),一边在采摘所有帝国的果实。从内部殖民来看,美国族群关系的历史更多地涉及内部殖民成功地建立。阿里吉所说的“内卷式”轨迹,也就是一个内部殖民,内部帝国化的过程。
内部殖民的空间消失了,就要外部殖民。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国内完成内部殖民之后,都要走上他所描述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殖民的道路。韦伯捕捉到了本土政治与海外的欧洲扩张之间的历史联系,他说,问题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掌控之下,自由和民主政治从长远来看如何维持呢?现代自由的历史源头曾有一些独特的、永远不再会重复的前提。让我们列举其中最为主要的:首先,海外扩张。.但是听任我们支配的新大陆,已经不在了。
韦伯根据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达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之后,工业扩张就需要领土扩展。他断言,唯有德国力量的扩张,才能确保德国在国内的永久生计和进步改善的可能性。
美国外部殖民出路在于商业值民,而不是侵略和扩张。美国作为经济上强势地区,事实上是相对市场高端集中区,这种地区的发展无非是在地区间形成可投机的机会,并有经济的能力进行这种投机以强化市场中的高端影响力。尤其在二战之后美国金融股票市场显示出来的优势。美国之外的殖民地也正是在这种原则之下人为或者是地区性的形成了原材料区或者次级产业区。
与德国一样,中国同样的没有外部殖民地可以利用,但是中国与美国一样,是一个大国。是一个可以进行内部殖民的地方。我们能清楚的得到一个结论,隐形的殖民统治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进行着:中心省“殖民”其周边的兄弟省,中心城市“殖民”下级城镇,城镇又“殖民”乡村区。这种格局,是政府主导下以政策为手段强行完成的。最基础的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剪刀差”的无形之手从农村里抽血对城市供血。
这样就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大鱼吃小鱼式的殖民结构,由于全球商业值民体系,美国和西方事实性殖民着中国,中国又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地区殖民其它地区,而同时又在其各自的地区之内进行城乡二元化的殖民统治。
可以说这种内部殖民格局保证了能中国以一种和平的形式崛起,不激化中国与外国的对抗。但是缺陷异常明显,形成了发达中心城市媲美美欧洲,而西部农村好像非洲部落。地区矛盾、城乡矛盾、阶级矛盾也在加速的扩大。从计划经济到今天市场经济,把民生都歧视,而不惜牺牲农民,完全服务于一种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农民被绑架卷入洋吃人的全球商业殖民地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