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本月8日表示,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1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他表示,中国将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完善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环保设备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有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世界经济复苏可能会经历一个复杂、曲折和漫长的过程。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外部需求继续萎缩,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同时应当看到,尽管在国际市场上对传统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有所减弱,但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和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一个亮点。同时,节能环保产业代表着一种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然而,目前我国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却面临一系列问题。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资源环境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尤其是一些重要资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目前,石油、铁矿石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都已超过50%,铜超过60%。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铁矿石等价格谈判非常艰难。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随着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扩大。在新能源方面,现在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绝大多数用于出口,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很小,如果把国内需求开发出来,就可以实现新的发展。在节能环保方面,今后3年高效节能设备的推广、终端用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预计将形成1万亿元左右的市场需求。因此,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具有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的优势,是当前刺激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对策】由于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国家应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着力从实施重点工程,拉动产业需求、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突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以及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有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重点节能环保工程,今年我国政府安排资金580多亿元,用以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等建设。要广泛推广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等技术与装备,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咨询、管理等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范围。要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依法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在投资、价格、财税等方面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二,应注重利用经济手段、经济政策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鼓励电厂脱硫,在排放二氧化硫脱硫方面,对电厂有一些上网电价方面的经济政策。为了鼓励企业节能,国家实行了节能技术改造“以奖代补”的政策;为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节能产品上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税收方面给予一些优惠。对于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环保设备政策,应予以完善。
第三,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的家用电器逐步给予直接补贴,有利于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有关政策细则要尽快出台,抓紧实施。要完善重点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标识制度,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加强能效监管,提高总体能效水平。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更多地购买节能环保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