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业务收费想法的背后,是上交所业务收入增量上面临着的压力。
今年6月18日,三金药业获得上市批文开启了新一轮IPO。但从当时至今的5个月里,最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企业仅有6家。而同期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交易的新股多达33家。
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启动,随后28家创业板公司同时挂牌,如果算上中小板新上市企业,深交所今年以来合计共有61家企业挂牌,而在创业板推出的1个月里,仅有招商证券(33.16,0.58,1.78%)一家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业内人士估计,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下,上交所的上市资源将不断受到挤压。
事实上,新股上市对于证券交易所而言就是旱涝保收的收入。据了解,上交所每上市一家企业,将获得最高3万元的上市初费和今后每年最高6000元的上市年费,深交所的收费与之基本相似。
因此,即使上交所挂牌企业的规模比深交所要大很多,但对于收入而言,依然是由数量决定。而按照今年6月18日之后两市挂牌企业的数量计算,深交所的新增收入就是上交所的10倍还多。
“虽然今年为止我们所在交易经手费上比2008年增加了很多,大概已经达到30亿元,但这水平也就是与2007年持平,要想再有增量不太容易。”上述上交所内部人士表示,没有新的增长点,上交所虽然收入依然丰厚,但将只能靠传统业务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