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2-14 00:28:52
热点领域的研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指同行的角度),确实是有相当众多的所谓对“热点领域”的研究观点与研究成果是存在较大甚至是严重不足的,但是作为一个非热点领域的研究学者,也就是一个所谓的“外行人士”,是如何获得这方面的实证的呢,难道也是通过自己的对相关热衷于研究“热点领域”所谓权威专家学者的“所谓研究成果”的亲自考察和较认真深入研究和比较才得出的结论吗,我几乎可以肯定楼主百分百不是。那么,楼主说此番话就是“人云亦云”了。把这样“人云亦云”而缺乏自己实证同时也无其他公理来证明您观点正确性的所谓“事实”用于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或作为自己的学术观点,楼主难道不觉得这种研究态度有欠妥吗?

我这样批判您的观点您接受吗?欢迎就我上面的具体观点加以反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15:15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4 00:05
本人只是就事论事,前面也是心有戚戚焉。后面认真且较深入了解了其博客上相关评论文章,所以才有些上面的讨教罢了。并非是一个搅事者。您看看我的发言时间就知道了。
新年新气象,辛苦了,新年好。我不是朱富强,只是转他的文章,不能代表他说话,不过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19:54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3 16:35
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粗读了一遍您的文章,感觉其中既有前人和其他研究者的智慧结晶,也有您个人的真知洞见。八股文章确实对我们明确科研目的,探索真正的世界,追求真正的理论造成了混淆,迷失了我们的方向,这种单纯具有形式美的文章其实是没有多少用途的,对理论也不会有什么促进意义。但是,也不能完全因形式可能是八股就一味批判,认真分析其内在的思想有无创新才应该是真正实事求是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学术不一定要有实际用途,但不能虚伪,明明是玩具却煞有介事,误导了很多孩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24:46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3 22:58
看了作者博客上的其他批判性文章,感觉作者的观点也有不少偏颇,虽然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不知作者本身了解多少经济学及管理学的门类,当然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熟知如此众多的学科及其研究专业方向的,如果站在门外以外行身份指手划脚的说他人研究的不地道,如何的世俗化,如何做假学问,可能论证的思维和逻辑也相当的不严谨吧?呵呵!相信作者即使有再多的批判意识,对“外行其实是不能客观公正及正确科学地评价内行”这一公理应该是无从批判的吧?
以上应当是一个比较中立的评论,不掺杂个人利益之见。
如有不妥,请楼主批驳。
Krugman的诺奖头衔也没能免于被Cochrane置疑为外行批判内行。被批评者在无法反驳批判时的通常做法是置疑批判者的动机和资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34:54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3 23:09
另外楼主对计量模型当然也包括其他数理化模型有很大的成见。基于我上面所说的理由,即实际上“楼主对于许多自己不十分了解甚至是很不了解(也许楼主自己还不能清晰意识到)的领域是外行评价内行,而楼主的态度却是斩钉截铁的”,那么,大胆估测楼主在进行学术时也比较地掺杂了非独立性和非公正的“利益”因素。

尽管我个人对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各种模型的应用也有一些个人看法,但我认识不能因为某些人在此方面确有一些问题就把这种运用模型计量来辅助进行经济学分析与管理学计算的工具一棍子打死,要知道,这恰恰是体现了学术的进步;而那些纯理性分析的学术只会导致众说纷纭,难以统一不同立场和利益人的观点,而精确的计量的结果所提供的事实依据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和理性的审视问题,分辨观点的是非。
批判时不应和稀泥,打一巴掌给一个枣,完全的垃圾可能就不用批判了。批判时可以用棍子往死里打,生命力强的就死不了。全面地看问题是更加客观,可人并非理性,被批判者玩玩会睁一只眼自满于自己的长,闭一只眼忽视自己的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43:32
fujo11 发表于 2010-2-14 00:01
那些马经八股文,我们都早已司空见惯了,它们毒害了几代学生了。
现在,连西方经济学的传播者,也开始搞八股文了。
比如说,田国强教授提出的“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就是最有
代表性的也很有影响新八股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63948&page=1&from^^uid=13834
如果能将国内做学问的务实精神和国外经济学的严谨相结合就好了,可惜海龟牛人大多是玩具制造商,试图将国内学界引入所谓的“主流”,却忽视了中国现在更缺的是基本的经济学教育。曾经看到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说按gdp算我们的经济水平只相当于多少年前的英国(记不清,大概意思),而没有考虑到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可能比慈禧太后还舒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46:40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4 00:11
文人相轻(其实此是人之常性),即使他是自觉完全是出于公正及科学的理由。但是,古人说得好,“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要自省呢,因为自己常常甚至是根本无法发现或完全发现自己行为和观点中潜藏的谬误之处。
我有个梦想,有一天经济学家成为律师般的专业人士,不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而只要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逻辑清楚就已经是造福人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49:46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4 00:21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为了发表和职称或奖励的需要,那些“学术”人士不断发表一些“热点领域”文章,却竟然还往往被尊称为“理论”家或理论泰斗;而且,出于功利主义的目的,这些人尽管发表大量的热点文章却往往并不能对现实问题产生了自己的真正认知,而仅仅是为使编辑相信这是一篇值得发表的文章而努力。
???楼主能否举出实例说明。我疑惑的是:楼主研究领域并非是涉及“热点领域”的专业知识,那么,楼主如何有专业能力对楼主所谓的“热点领域”的研究人士的楼主所谓的“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做出学术判断呢?这是不是证明本人上面的观点,即楼主在阐述个人的学术观点时,也是掺杂也非独立性和非公正性的“利益:因素的呢?
下面转一个国外做研究的“心得”作为实例吧。

http://www.urch.com/forums/phd-economics/132687-how-brilliant-economics-professor.html

How to become a brilliant economics professor?



1. Come up with an empirical finding which is trivial or dubious (or both).
2. Call it “a puzzle”.
3. Propose a crappy model to resolve the “puzzle”. Be sure to include good-looking math.
4. Submit your paper. (Tip: don’t forget to express acknowledgments to a couple of famous people and participants of a seminar at a top 5 place.)
5. Revise and resubmit, answering to pointless and boring referee reports.
6. Accept congratulations with a new publication.
7. Update CV, repec, ssrn.
8. Repeat this scheme enough times to get tenured.
9. Get your tenure for “addressing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discovering and resolving several crucial puzzles and consistently producing high-quality research”.
10. On the Judgment Day, pray for excuse for your wasted lif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09:52:53
economic9 发表于 2010-2-14 00:28
热点领域的研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指同行的角度),确实是有相当众多的所谓对“热点领域”的研究观点与研究成果是存在较大甚至是严重不足的,但是作为一个非热点领域的研究学者,也就是一个所谓的“外行人士”,是如何获得这方面的实证的呢,难道也是通过自己的对相关热衷于研究“热点领域”所谓权威专家学者的“所谓研究成果”的亲自考察和较认真深入研究和比较才得出的结论吗,我几乎可以肯定楼主百分百不是。那么,楼主说此番话就是“人云亦云”了。把这样“人云亦云”而缺乏自己实证同时也无其他公理来证明您观点正确性的所谓“事实”用于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或作为自己的学术观点,楼主难道不觉得这种研究态度有欠妥吗?

我这样批判您的观点您接受吗?欢迎就我上面的具体观点加以反驳。
在经济学届虚伪的风气下适用“推定有罪”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21:10:26
朱富强、李维森,是我比较欣赏的国内不多的大学经济学教授。
尽管学术贡献不大,但至少在独立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4 21:17:13
关于抄袭垃圾和原创垃圾的比较,我转帖一个自己的帖子:
                        
                        执着对经济理论的意义——怀念孟氧教授

        我说的执着,仅仅指对某一经济理论领域,大量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力求对之进行详尽的理解和分析研究,绝非指信仰和迷恋。
        执着的结果,至少有两方面的收获:一是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二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一些学术结论。
        纵使该项研究走进了死胡同,它仍有纯粹学术价值,他可以警示后来的学者,少走一段弯路。
        作为孟氧教授的学生,尽管我认为他把马克思经济理论和当代物理科学相结合,提出了社会经济场论,是一条经济学术上的死路,但我仍尊重他的劳动,这种方向错误的执着,比那些人云亦云和为特定政策不分青红皂白地辩护,更有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不过,我认为在此有义务向广大网友尤其是那些没有和孟氧教授直接接触过的网友,披露一条孟氧教授的致命的人格缺陷:孟氧教授虽然身受极左思想的迫害,曾因“思想反动”被判处死刑而侥幸没有被执行,但他至死也没有对造成这样的制度及其思想根源进行过反思。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狂热信仰,到了我们难以理解的地步。他对那些批判乃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深恶而痛疾之,丝毫没有宽容态度。他的格言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否则,还要监狱干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09:21:17
静心做学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