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大斑,聂辉华老师:
一点不同的声音:杨瑞龙老师的新书我没有拜读,但这样一本书作为考博指定用书难免以偏概全了,毕竟企业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极小分支。是不是再有一个李老师研究激励理论了就再指定一本该老师出的激励的书,再有王老师研究资产组合就加一本资产组合的书呢?
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系统科学,导师可以有研究专长,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跟着导师的脚步走。读杨老师的博士的学生自己会去看杨老师的著作的,不需要你来指定;不考杨老师的博士的人,研究也不是企业理论,我觉得就没有必要看这个书,毕竟科斯、博弈之类的内容在任一经济学教材中都可以学到。
看杨老师新书的目录,觉得应该是国内企业理论研究方面集大成的一个专著,但作为考博指定用书,我总感觉好像变了味儿,总感觉是不是又在变着法儿的兜售自己的新书。因为以前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事儿:一本很一般的书在2000年作为考博指定用书,卖的好极了,经常脱销,不少考生甚至买不到只好找别人的来复印,但2001年重新指定了其他参考书之后,我在院办公室看到堆了好大一堆,老师说再也没人买了。
我博士毕业很多年了,现在的工作是做期货与衍生品交易,按理这个跟我没啥关系的,不过看到这个帖子还是有些疑惑的,写出来跟大家商榷。
l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