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改革后,中国经济像是脱胎换骨一般的快速成长,至今中国的经济已经持续二十多年的高速成长,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中国虽然因经济改革取得惊人的成果,但在经济长期高速成长的光环下却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业的问题就是隐藏在经济发展下的重要问题。农业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占中国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农业人口,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富裕起来,反而因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受害并形成所谓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严重威胁中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为解决此一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中国领导高层已经实行农业回馈政策,希望藉由农业回馈政策的施行能够增加中国农民的收入,解决目前相当严重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但以现代化过程中对农业的剥削和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不良影响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大。依照过去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现代的工业部门必须依赖对农业的压榨与剥削,使农业能够提供资金、劳动力等现代化所需的要素,此乃经济发展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台湾、日本、韩国等国也曾在经济发展中产生此现象,甚至在中国经济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也存在剥削农业以求现代化的政策与制度,因此中国经济改革后,在现代化过程产生对农业的剥削现象并不意外。但中国经济改革后,并没有废除这套原本存在于计划经济中的政策与制度,使中国农业在经济改革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临到更加沉重的剥削。例如中国官方除利用农业税、杂税、工业和农业产品价格间的剪刀差等手段,从农业中榨取大量的资金以求现代化外,还利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户籍制度对农村居民施行制度性歧视,让农民不但得面临经济上的剥削在法律上还无法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使得中国农业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面临到比台湾、韩国、日本等国家还要多的剥削。而这种制度加重剥削的情况,正是导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二十多年后,却还是产生严重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为解决中国目前越来越严重的三农问题,中国政府高层一直希望能够研拟出一套农业回馈政策,希望能够减缓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对工业部门对农业剥削,并阻止中国的三农问题继续恶化下去。 所谓的农业回馈政策,乃是延续前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剥削农业的过程而出现的政策,由于现代化过程中是一种对农业的持续剥削。这必然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结果,而农业回馈政策即是在经济现代化后利用经济现代化后的经济成果对农业进行回馈,希望藉由现代工业部门发达后的资金、技术与产品减少现代化对农业部门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类农业回馈政策在前面所提到诸多国家中,也都有农业回馈政策来回馈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剥削。而早在公元2000年的时候,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已经开始尝减少农业的税赋负担来减少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剥削。这项简称为「费改税」的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将农民应该缴交给地方政府的各种摊派费用,以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为基准,经计算列入农业税的附加税中征收以减少地方政府对农民超收各种摊派费用。虽然这项改革并没有直接利用经济发展成果来回馈农业,但显示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结果已经拥有回馈农业的能力,因此费改税的试行可以说是中国施行农业回馈政策减轻农业负担的基础。而2004年胡温体制接班后,就在费改税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农业回馈政策。 2004年胡温体制所公布的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开始采用一连串减免与补贴措施减少农业负担给予农业休养生息的机会,虽然这些政策与措施已经开始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来缓解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剥削,但却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严重三农问题。这迫使中国政府必须推行进一步的农业回馈政策,以解决目前中国严重的三农问题。因此从今年(2005)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开始,中国领导阶层就推出一系列的新政策更加积极的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来回馈农业,以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对农业极度剥削所造成的三农问题。并在今年三月五日中国人大第三次年会政府工作报告时,由总理温家宝公布新的农业回馈政策方针,强调要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外,更宣布2006年时要全部免除农业税。此外在三月十四日的记者会中温家宝宣布中国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农村改革,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第一阶段为过去的以家庭承包制为名的分田单干)。而胡温体制在今年宣布的农业回馈政策与方针,在中国被权称为「乙酉新政」。乙酉新政除前述的政策与方针外更拟定五大政策,希望能够达成「提升中国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目标。 胡温体制乙酉新政的五大政策分别为: 1. 强化扶农策略,扩大二减免、继续三补贴。 2.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 3. 加强农业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5.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除从上述五个政策外,乙酉新政还设定了两个短期目标 1. 2006年全免农业税。 2. 2007年所有中小学生可免书本费、杂费和获寄宿生活费。 从五大政策与两个短期目标中可以看出,胡温体制提出的乙酉新政不但延续2004年的两减免三补贴的休养生息政策外,更计划要持续扩大对农业的减免与补贴政策。中国政府利用中国惊人的经济成长结果,除扩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种子与农具补贴外,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补贴,希望多方面的提升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准与生产力。 虽然从前述资料中可以看到,中国领导阶层已经开始利用中国经济发成果来回馈农业,减轻农业负担阻止三农问题继续恶化,甚至希望能够藉由中国农业的回馈政策解决三农问题。但实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并不看好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能够解决中国目前严重的三农问题。农业与农民虽然可从国家施行农业回馈政策中得到减少负担与增加收入的好处,但这类政策的减免与补贴对于农民实际收入的成长帮助有限度。农民的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在于农业生产,然而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成长空间有限大幅的限制农民收入成长的空间。而且由于经济改革后,中国政府长期忽视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让中国农业处于基础设施落后、科技化程度不足的情况,让中国农业对天灾和市场风险的抵抗力不足。另外最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下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但加重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对农业的剥削,更使农民在待遇与地位低都市居民一截。也就是因为这些关键性的因素没有处理,使得很多人虽然对中国施行农业回馈政策抱持正面态度,但对于其能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抱持着怀疑的态度。而未来中国的农业回馈政策,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用,恐怕有待观察。而笔者认为,中国如果想要彻底的解决三农问题,除施行大规模的农业回馈政策外必须在制度改革方面下更多的心力,否则单凭农业回馈政策,恐怕难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