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50 0
2009-11-23
全世界处于饥饿的人口多达10.2亿人,目前世界粮食问题的确很严重!
为警示人们关注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主动发起了24小时绝食行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于15日加入绝食行动,声援迪乌夫。尽管如此,在11月18日结束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各国并未就粮农组织提出的在2025年全面消除饥饿的目标达成共识。
目前粮食问题的本质,从需求角度看是购买力问题,是贫穷问题;从供应角度看是粮食市场的管制问题,各国对粮食价格和进出口的管制,干预了粮食价格机制,影响了粮食的供给和交换(这是基于市场供求规律的假设,事实未必如此).贫穷问题,在联合国的角度只能起到发动和组织援助的作用,只能授人以鱼,而无法做到授人以渔,可以解决局部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贫穷者摆脱贫困,需要贫困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在三十多年前也有大量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甚至在1958-1960年代发生饿死人的群体事件,但通过改革开放,通过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和饥饿,过上了小康生活.即使有些贫困国家摆脱了贫困,由于地理关系,有些国家和地区不能生产粮食,这就要各国开放粮食市场,鼓励自由贸易,拆除贸易保护主义藩篱,才能解决饥饿问题.因此摆脱贫困和开放粮食市场,是目前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

未来的确存在粮食危机!
摆脱贫困,放开粮食市场,虽然能暂时解决局部粮食供需均衡问题,但以未来眼光来看,必需警惕粮食危机.
1,耕地减少和粮食增产的均衡点,可能就是危机暴发点
由于居住、工业用地、交通用地不断增加,而地球表面可用面积由于沙漠化、缺水、环境污染等原因,可用耕地在逐年减少,工业越密集的地区,耕地消失的速度越快,手头没有确凿的数据,但作为广东人已深切感受到耕地减少已经到疯狂的程度。从市场交换的角度,可以用工业创造的财富去交换粮食,但是随着各国工业的发展,全球性的耕地减少,将使粮食从局部失衡变为绝对短缺。耕地减少向下的供给曲线,与粮食增产的向上曲线在某一时点相交,增产达到极限,耕地也减到不能再减,而人口却在增长,这时就会爆发全球粮食危机。除非假设人口增长也与上述交叉点均衡,但是谁敢担保能达到均衡?有数据支持吗?
2,饥饿不单纯是粮食的产量问题
粮食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粮食供应短缺的时候,局部短缺可以用市场交换解决,整体供应短缺交换也于事无补,粮食不可能象工业品那样加班赶货,不管是那一种粮食都受生命周期的限制,以水稻为例,水稻的种植浸种到催芽需要3天,播种到插秧需要量30天,插秧到收割需100天(其中经过分蘖,抽穗.灌浆,成熟的必经阶段).水稻从播种到收割需要133天,而人进食一日三餐,三日无粮就可能会饥饿至死。尽管农业也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施肥,改良品种等手段来提高产量.但是无法克服生长周期,更无法通过生产过程的分工来复合时间价值.饥荒往往就发生在青黄不接之时。人们往往忽略了粮食生产的时间因素。人类必须通过粮食储存来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问题在于,粮食是难于储存的交换价值不高的特殊商品,人们偏好储存易保管、交换价值高的产品,而不喜欢储存粮食。
假设粮食未用于其他用途,不考虑年龄因素,不考虑膳食结构对日需求量的影响,不考虑运输的时间因素
粮食供求平衡的等式:
(耕地面积)乘以(单位产量)=(人口)乘以(每人日需求量)乘以(生产周期)
粮食的产量与气候、土地肥力、种子、耕作技术、害虫等诸多因素相关,而粮食的需求,可以改变的因素只有膳食结构,不断减少的耕地和不断增加的人口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等式告诉我们,不要忽视耕地保护,不要忽视粮食的生产周期。
3,粮食价格的特殊性
商品的一般供求规律不适用于粮食价格,在粮食的成熟周期内,提高粮价也无法提高粮食供应;另外,粮食处于人类需求层次的底部,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价格习惯,关系生存必需的产品,天然地被规定为价值高而价格低的产品,粮食价格再高也高不到那里去。完全靠市场规律来解决粮食问题只是学者的梦想。按照市场规律,人们需求什么供应商就生产什么,为什么10.2亿人需要粮食而没有人供应呢?上面我们假设粮食问题的原因是贫穷、缺乏购买力;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假使这些饥荒的人都有钱购买粮食,就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吗?所以我们不能说粮食危机是个“假命题”,粮食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最易被忽略的问题,粮食是生命的保障,是财富的基础,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软财富的时候,我们必须适当关注基础财富的保障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